二是21时至23时,共计两小时120分钟。
在过去,一个晚上分为五个班次,每个班次大约两个小时,分为八个季度,一个小时的最后一刻是最后一分钟。
再来一个,19-21分;再来两节,21-23分;夜晚,午夜,23点至1点(午夜);四更,丑,1-3点;偶,阴,3-5点(偶鸡鸣);早上7点,7-9点
古代划分时间的方式:
天干地支是古代使用的二十二个汉字,包括十个天干,即A、B、D、E、G、N和N;有十二地支,即子丑毛寅和辰巳沈悠戌亥午时。
将一昼夜24小时分为12小时。他们是:子时、丑时、印石、石矛、陈石、施思、午时、卫时、申时、酉时、齐时和石海。
在中国古代,还有更精细的划分。起初,一昼夜被分成100个季度。这种方法一直沿用到东汉时期,许慎的《说文解字》:“漏铜壶以盛水,刻节,日夜而刻。”后来因为昼夜100分钟无法与12小时匹配,使用不便,改为120分钟、96分钟、108分钟。但大多使用百刻制,直到清代才改为“九六刻制”,与十二点配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