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灯、宫灯、纱灯、花蓝灯、龙凤灯、角灯、树灯、烟花灯、蘑菇灯等。
1.龙灯,又称“舞龙”,是中国民间照明和舞蹈形式之一,在中国许多地方流行。龙灯前面有一个龙头,身体中间的关节数量不一,但一般是单数,每个关节下面都有一根棍子用于支撑。每节点蜡烛的叫“龙灯”,不点蜡烛的叫“布龙”。
2.宫灯是中国著名的特种手工灯笼艺术。宫灯大多由宫殿和政府官员制作和使用,因此有此名称。现存最早的宫灯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代宫灯。宫灯的制作非常复杂,主要是用雕刻的木头、竹子和青铜作为骨架,然后用薄纱、玻璃或牛角片镶嵌,在其上绘制各种吉祥和喜庆的主题,如山水、花鸟和人物。
3、纱布灯笼又称花灯,是传统手工艺品,即由纱布粘贴而成的灯笼。在古代,竹灯台和蜡烛用于照明。如今,许多钢丝被用来制作灯架和照明灯泡。纱灯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每年农历新年期间和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会挂起象征团圆的红灯笼。大红灯笼高高挂,温馨吉祥。而能画出好诗的文人却认为花灯制作简单,灯面单调,没有给人留下遐想和品味的空间。
4.花篮灯又称“走马灯”,是一种民俗文化活动。流传于山西省运城市龙居镇赵村和安义镇顾家坡。主要活动在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举行。花篮灯用竹条或铁丝编织,用彩纸或彩绸粘贴而成。篮子的正面贴满了各种剪纸和彩绘花卉。篮子的底部沿圆周悬挂黄色的丝绸尖刺,篮子的提手绑有红色的丝绸花。把蜡烛放在篮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