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高僧一行为何短命?
玄奘(602年~664年),62岁,本名陈祎(yī),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市)人,其先颍川人。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显庆二年(公元657年)五月,高宗下敕,要求“其所欲翻经、论,无者先翻,有者在后”。
一行便是唐代最有名气的和尚,原名张遂,他之所以成为和尚,是为躲避武三思。后来他又被唐玄宗请进宫里成了帝师,一行和尚为唐朝做出很大贡献,但却未活过半百,你可知这是为何?一行的祖上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到了他这一代,家族虽然没落,但瘦死骆驼比马大,张家的底蕴也不容小觑。
僧一行,本名张遂,生活在唐代,是一位卓越的天文学家与高僧。他拒绝了武则天侄武三思的结交邀请,选择隐居嵩山,出家为僧,法名为一行。唐玄宗时期,他被礼迎至长安,向玄宗传授治国之道。721年,唐玄宗下诏令一行修订历法,一行不负所托,于725年开始着手编订,最终在逝世前完成了草稿,即《大衍历》。
唐朝和尚法雅说了什么?为何让李世民直接流放当朝宰相?
1、法雅和尚在政权更迭期间说了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牢骚,引发李世民的不满。并且借由法雅和尚,设置了一个政治阴谋,牵扯到当朝宰相裴寂,把裴寂罢黜流放了。法雅是唐朝初年的一个很有名气的和尚,虽然是出家人,但却没有专心研修佛法,反而是热衷于和皇亲国戚、权贵世家来往。
2、于是,最开始我们提到的那个法雅案,就发生了。借助法雅案,李世民很容易的就让裴寂卷铺盖回了老家。同时,这件事还震慑了李渊。因为李渊退位之后,一直住在太极宫。而太极宫,正是皇帝的居所。当年李世民即位,其实并不是在太极宫,而是在自己的东宫内。
3、法雅案发生以后,李世民让他的心腹大臣杜如晦处理此案。等到结案之后,李世民却以让身为宰相的裴寂,直接卷铺盖滚蛋了。不但免去了他的官爵,还削了他的一半封邑,将其赶回了家乡,后来又流放到了静州!至于原因,竟然只是因为,当年裴寂曾经听说过法雅的这些话,而没有主动报告他。
4、李世民上位后不肯放过裴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法雅的谣言:李世民处决了深得李渊和李建成喜爱的和尚法雅,取消了其特权。法雅因不满而在京城散布谣言,引起恐慌。在审问过程中,法雅指称裴寂早已知晓流言但未制止,这导致李世民对裴寂产生不满,进而剥夺其官职并遣返回老家。
5、唐朝第一任宰相裴寂晚年结局悲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受到僧人法雅妖言案的牵连:裴寂在僧人法雅因妖言获罪的事件中受到牵连,虽然责任大小难以确定,但这一事件成为了他被免职的导火索。李世民因此免去了他的官职,让他回老家。
唐三藏成了什么佛?
1、唐三藏(玄奘):如来佛祖称赞唐三藏前世为金蝉子,因不听佛法,轻慢大教,被贬至东土。如今归依佛教,取得真经,功果显著,晋升大职正果,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孙悟空(悟空):孙悟空曾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以法力压在五行山下。后来归顺佛教,保护唐僧取经,功绩卓著,加升大职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2、在《西游记》中,唐三藏被如来佛祖封为“旃檀功德佛”。唐三藏即唐僧,是名著《西游记》中的重要角色,其前世为如来佛祖的二弟子金蝉子。因听佛讲法时打盹轻慢了佛法,被如来贬下凡间,经历十世轮回,“唐三藏”便是金蝉子的第十世。
3、唐僧被如来佛封为旃檀功德佛。身份背景:唐僧,也叫唐三藏,小名叫江流儿,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人物。他的前世为如来二弟子金蝉子,原型为唐代高僧玄奘。修行成果:在《西游记》中,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前往西天取得真经,最终修成正果。
历史上鉴真东渡日本,带走了什么
综上所述,鉴真东渡不仅为日本带去了佛教文化和医药知识等宝贵财富,还在建筑、艺术等方面对日本产生了积极影响,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日本的《本草医谈》中记载,鉴真对草药方面的成就无人可及,他只需用闻就可以知道草药的种类和真假。另外,他带走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知识在日本传播,并留有《鉴上人秘方》一卷,让日本的医学少走许多弯路。他也因此被誉为日本汉方医学之祖。
唐朝的鉴真大和尚东渡日本,除了给日本带去了佛法外,还给日本带去了文化、礼仪、律法、中医、豆腐、茶叶、农耕等技术。可以说鉴真大和尚凭借一己之力将日本的文明程度提升了五百年,为后来日本超越中国奠定了基础。
鉴真去日本的时候,带走了王羲之的一部正宗行书一本《丧事》、三部王献之的正宗行书,以及其他五十多部书法作品。 它们当时可能并不昂贵,但现在却是无价的国宝。他把这些著名的书法和绘画带到了日本,受到了后人的批评。
中国历史上,走出国门的僧人不少,最著名的有两个,一个是玄奘,一个是鉴真。玄奘西行五万里,把印度的佛教经典带回大唐,前后历时17年。鉴真远渡重洋,先后六次,第六次终于成行,把中国的科技和文明带到了日本。
鉴真和尚和玄奘法师什么年间出的国家唐朝?
1、唐玄奘是在公元629年,也就是贞观三年(唐太宗),到达印度。====== 扩展介绍 鉴真(688-763),唐代高僧,日本律宗初祖,亦称“过海大师”“唐大和尚”。
2、玄奘和鉴真 玄奘(602年~664年)。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玄奖为究竟瑜伽唯识学,始道途西行。玄奘,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俗家姓名“陈祎”,“玄奘”是其法名,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3、鉴真(688年—763年10月4日),唐朝僧人,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律宗南山宗传人,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主持,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弘传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763年(广德元年)10月4日,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
4、玄奘法师于贞观三年(629年)从长安出发,历经艰辛,历时十四年,穿越了多个国家和地区,最终抵达印度取回了大量佛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此次行程不仅丰富了中国的佛教文化,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5、一行禅师:是中国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本名张遂,魏州昌乐人。生于唐高宗永淳二年,卒于玄宗开元十五年;玄奘法师:俗名陈祎,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意为其精于经、律、论三藏,熟知所有佛教圣典。
6、玄奘(602年-644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俗姓陈,本名祎,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佛教法相宗创始人。高僧,佛教学者、旅行家,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
唐朝有哪些著名的和尚?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和尚主要包括以下几位:鉴真:身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事迹: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主持,六次东渡日本,弘传佛法,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弘一法师:身份: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
,不空金刚法师。2,善无畏法师。3,金刚智法师。此三人是中国密宗创始人,后世称他们唐开元三大士。4,鉴真法师,六次东渡日本,是日本佛教律宗祖师。5,玄奘法师,译经家,中国律宗祖师。5,义净法师,译经家。6善导法师。7,承远法师。8,法照法师。9,少康法师。此四人是净土宗的二三四五代祖师。
唐朝的高僧主要有以下几位:玄奘法师: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地佛家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法相宗创始人,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佛门历史上的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也是一位学者和旅行家。一行禅师:原名张遂,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主持修编新历,最主要的成就是编制《大衍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