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冷却介质的特性曲线及应用
1、淬火介质的冷却过程分三个阶段:蒸汽膜阶段、沸腾冷却阶段、对流冷却阶段(见下图所示)。用符合ISO9950标准的ivf冷却特性测试仪测出的冷却特性曲线(如下图)有几个特征值对淬火油的淬硬能力有重要影响。
2、各种淬火冷却的变温曲线示意图 曲线1-单液淬火;曲线2-双液淬火; 曲线3-分级淬火;曲线4-等温淬火双液淬火 工件加热后,先淬入水或其他冷却能力强的介质中冷却至400℃左右,迅速转入油或其他冷却能力较弱的介质中冷却。变温曲线如图2中曲线2。所谓“水淬油冷”法使用得相当普遍。
3、W18Cr4V的热处理工艺曲线主要包括以下阶段:预热阶段 温度范围:800到850摄氏度。目的:预热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工件在加热过程中的热应力,防止因急剧加热导致的开裂,并为后续的快速加热到淬火温度做准备。淬火阶段 加热温度:迅速加热到1220到1250摄氏度。冷却介质:油冷。
4、淬火剂在淬火过程中表现出独特的冷却曲线特性,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结构钢、弹簧钢、渗碳钢、轴承钢等工件的增体浸淬和感应加热淬火。其冷却特性曲线在30度时显示了与传统淬火油和循环流体的比较。淬火剂不适用于具有二次硬化特性的钢件(如冷热模具钢和高速钢),以及淬过盐浴炉加热后的工件。
5、冷却曲线(cooling curve),金属热处理工艺中,工件加热后冷却温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可用等距、单对数或双对数坐标绘制。冷却曲线可表示:淬火时的冷却方式,淬火介质的冷却能力,钢在连续或等温冷却时的组织转变,焊接件焊后空冷时的脆性敏感及高温合金高温淬火后冷却时强化相的析出情况等。
6、这一曲线反映了淬火油对银探头的冷却效果,即淬火油的冷却性能。根据冷却曲线,可以确定试样的冷却性能参数,如最大冷速、冷却时间等。最大冷速是指冷却曲线中温度下降最快的部分所对应的冷却速度;而冷却时间则是指从某一高温降至某一低温所需的时间,如冷至600℃、400℃、200℃的时间等。
摄氏度与华氏度换算
1、摄氏度=(华氏度-32)÷82):摄氏度= 开尔文-2715℃。3):华氏度=(开尔文-2715℃)*8+32 国际温度单位摄氏度(℃)华氏度(℉)开氏度(K)列氏度(°Re)兰氏度(°R) 温度单位换算器介绍: 在线换算摄氏度(℃)、华氏度(℉)、开氏度(K)、列氏度。
2、一个常见的近似换算,摄氏10度大约等于华氏50度。20°C ≈ 68°F 室温下,摄氏20度大约转换为华氏68度。37°C ≈ 96°F 人体正常体温,摄氏37度转换为华氏大约是96度。100°C = 212°F 水的沸点,摄氏100度等于华氏212度。
3、℉与℃之间的换算公式:F=(9/5) C+32。摄氏温度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摄氏度,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
4、即:摄氏30度等于华氏86度 华氏温度是用来计量温度的单位,符号℉,是以其发明者德国人华伦海命名的。当大气压为01X10^5Pa时,把水的冰点设为32度,把水沸点设为212度,把32度-212度之间平均分成180等份,每等份分为1华氏度。
不同示踪液体介质在气密性检测中的应用
1、不同示踪液体介质在气密性检测中的应用 在气密性检测方法中,示踪检测法因其高效性和准确性而备受青睐。示踪检测法选用的介质主要分为气体和液体两大类,其中液体介质在气密性检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常用的示踪泄漏检测液体介质有氟油、乙醇和水三种。这些不同介质的选择对气密性检测的操作要求和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2、不同示踪液体介质在气密性检测中的应用 在气密性检测方法中,示踪检测法是一种常用的技术手段。该方法选用的介质主要分为气体和液体两大类。其中,气体介质以氦气为代表,而液体介质则包括氟油、乙醇和水三种。这些不同介质的选择对气密性检测的操作要求和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3、超声波法是利用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来检测泄漏问题。当超声波通过空气和液体时,其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因此,可以通过测量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来确定是否存在泄漏问题。气密性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气密性是指防止气体渗漏的能力,通常用于描述一个材料或系统的密封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