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和十二经络
古中医十二经络的核心秘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五行相生相克:每个经络都对应五行中的一个元素,如肺经与大肠经属金,膀胱经和肾经为水,胆经和肝经为木,心经和小肠经为火,心包经和三焦经为相火,胃经和脾经为土。这种五行对应体现了中医哲学中相生相克的平衡理念。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行对应的身体部位 木:肝与胆互为脏腑表里,又属筋骨和四肢。过旺或过衰,较宜患肝,胆,头,颈,四肢,关节,筋脉,眼,神经等方面的疾病。 火:心脏与小肠互为脏腑表里,又属血脉及整个循环系统。
天干用于表示十二经脉的五行属性。地支则用来阐述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针灸聚英》中记载了十二经脉与天干的配合歌诀: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藏。此外,三焦亦向壬中寄,包凳困络同归入癸方。
戌时是心脏外膜最活跃的时刻,适合散步和敲打心包经,以保持心脏健康。1 三焦经亥时(21:00-23:00)三焦经在此时最为旺盛。亥时是百脉通气的关键时期,深度睡眠有助于各器官的休息和修复。以上是十二时辰与十二经络的对应关系,以及每个时辰的养生要点。遵循这些规律,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和谐与健康。
十二经络纳天干是指中医理论中,将人体的十二经络与十个天干相联系的一种记忆和指导工具。具体来说:天干与脏腑对应:甲对应胆,乙对应肝,丙对应小肠,丁对应心,戊对应胃,己对应脾,庚对应大肠,辛对应肺,壬对应膀胱及三焦,癸对应肾及心包。
面部刮痧的经络穴位
使用刮痧板轻按面部穴位,由下往上依次点按承浆、两地仓、两迎香、巨髎、颧髎、两鼻通、睛明、印堂、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球后、承泣、四白、太阳等穴位。接着点按印堂、发际、攒竹、发际、鱼腰、发际、丝竹空、发际、太阳、医肉、听会、听宫、耳门等穴位。
手足阳明经:包括眼睛以下大部分区域。手足少阳经:主要在耳部上下两侧区域。手足太阳经:涉及眉上额部、头顶和后枕部。常用的面部刮痧穴位及其功效包括:承浆(任):治疗癫狂、面部肿胀、牙痛,有助于平衡内分泌和改善经期暗疮。大迎(胃):缓解发热、面部浮肿,有助于恢复面部光泽。
选择合适的穴位: 主穴:百会、风池、印堂、四白、颧髎、上关、太阳等穴位。这些穴位均对改善面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帮助,从而有助于去除黄褐斑。 配穴:根据黄褐斑的具体部位,可以额外选择头面部的相关配穴进行刮痧。 刮痧手法: 头面部穴位: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进行刮痧。
养生十二宜方法是什么?
1、轻松养生功十二法 呼吸调理法:作用:通过深呼吸、腹式呼吸等方式,使身体吸收更多的氧气,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伸展运动法:作用:舒展身体的肌肉和韧带,增加关节的灵活性,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和僵硬。
2、养生功十二法气功口诀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式:乾元启运 将重心移至右脚,左脚向左开步,稍宽于肩。 同时两臂内旋摆至与肩平,轻轻地外旋,将手摆至身前。第二式:蹲腿屈膝 两手下沉带动手下按于腹前,完成呼气过程。 起来向右看,仍然摆至与肩平,再随着臂外旋摆至身前。
3、即提肛。吸气时提肛,即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这动作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相传这动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养生功法。1膝常扭 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
子午流注24口诀巧记法
子午流注口诀的巧妙记忆法: 从子时开始,阳气升腾,新旧交替,正合时宜。 记住大肠属阳,小肠属阴,两者不同,勿混淆。《针灸大成·论子午流注》中提到:“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流者,往也。注者,住也。”这是按照子时午时的阴阳循环,以及经穴的顺应流动,按时治疗的原则。
子午流注简易口诀:胆肝肺肠胃脾心,小肠膀胱和肾经,心包三焦通百脉,十二时辰轮不停。注解:排序从午夜子时开始,此时阳气升腾,去旧换新,正当时。第一句的肠需牢记是大肠,与第二句小肠区分开来,脑子里过一下应该就不会混淆。
记忆十二经络的口诀是:“太厥少,阳少太”。简单来说,阴经记为“太、厥、少”,阳经记为“阳、少、太”。 十二经络分为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和足三阴经。它们贯穿全身,内连五脏六腑,外达肌表,对于调节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手阳明小肠经和足阳明胃经与消化系统密切相关。
十二经络记的方法3分钟:十二条经络怎么快速记忆? 第1组:走在外侧,是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子午流注口诀巧记法。第2组:走在内侧,是→小肠经→经→肾经 第3组:走在中间,是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十二经络3D动画。这12条经络分成了3个大组,用时辰来防病治病就变得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