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与五行对照表,十二时辰与五行的关系
辰时(07:00-09:00)属土, 巳时(09:00-11:00)属火, 午时(11:00-13:00)属火, 未时(13:00-15:00)属土, 申时(15:00-17:00)属金, 酉时(17:00-19:00)属金,1 戌时(19:00-21:00)属土,1 亥时(21:00-23:00)属水。
五行与十二时辰的对应关系如下: 金行:对应申时(15:00-17:00)和酉时(17:00-19:00),这两个时辰金最旺。 木行:对应卯时(05:00-07:00)和寅时(03:00-05:00),这两个时辰木最旺。 水行:对应子时(23:00-01:00)和亥时(21:00-23:00),这两个时辰水最旺。
戌时:19时至21时,属土,称为阳土。1 亥时:21时至23时,属水,称为阴水。
十二时辰与五行的对应关系如下:亥时(21点到23点):属水,对应三焦经。此时为休息时刻,利于身体和灵魂的放松与恢复。子时(23点到次日1点):属水,对应胆经。此时阳气初生,是深度睡眠的关键时刻,对一天的活力至关重要。丑时(1点到3点):属土,对应肝经。
时辰与五行对照表 十二时辰与五行相对应,古代每个时辰均为两个小时,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12个字来表示。子时指的是晚上23:00至凌晨1:00,以此类推,申时为下午3:00至5:00。
十二时辰与五行对照表如下:金行:申时:下午3点到5点,金行最旺。酉时:下午5点到7点,金行旺盛。木行:寅时:凌晨3点到5点,木行最旺。卯时:早上5点到7点,木行旺盛。水行:子时:凌晨11点到1点,水行最旺。亥时:晚上9点到11点,水行旺盛。火行:巳时:上午9点到11点,火行最旺。
五行与穴位的关系
五腧穴与井穴:五腧穴是人体上的重要穴位,分布在十二条经脉上,每条经脉上都有五个腧穴,分别对应五行。“井”是五腧穴中的第一个穴位,位于手指或脚趾的末端。
从井穴到合穴,其中阴经五行是:木、火、土、金、水;阳经五行是金、水、木、火、土。
在中医理论中,五输穴与五行属性紧密相关。具体而言,阴经的五输穴遵循井荥输经合的顺序,分别对应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而阳经的五输穴则遵循井荥输经合的顺序,对应五行中的金水木火土。
此外,季节与穴位选择密切相关,如冬天刺井穴、夏天取俞穴等,体现了中医顺应自然的治疗理念。五行生克理论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一循环体现了脏腑间的正常相互关系,如心生肺即为相生关系。
穴位与五行对应:胃经共有45个穴位,与五行对应分别为:金井厉兑穴,水荥内庭穴,木俞陷谷穴,火经解溪穴,土合足三里。五味与经络:五味对应五行的概念中,甜味可入脾胃,如麦芽糖、蔗糖等天然糖有利脾胃,而人工糖则会造成身体负担。
知道了穴位的五行,就可以试着用在日常保健上了。如肺经的太渊穴,是俞穴,属土,肺经属金,正好是“土生金”,又如脾经的商丘穴,是经穴,属金,脾经属土,也是“土生金”。这两穴合在一起来用,补肺健脾,功效显著。有人总说买不到参苓白术丸,而这太渊与商丘就是免费的参苓白术丸。
十二经络动态走向图
人体经络、奇经八脉的动态图解及功能概述如下:奇经八脉 任脉 位置:位于正前胸。功能:与心脏、脾胃的通行有关,上连乳腺、子宫。若不通则易衰老。督脉 位置:立于脊椎中。功能:监督气血的运行,与五脏六腑相对应,若对应区域弯曲则可能疼痛。十二正经 足少阳胆经 位置:裤线重叠行。
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是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以下是十二条主要经络的循行线路概述:肺经:从中焦出发,下络大肠,上至胃口,属肺,横过腋下,沿臂内上骨下廉进入寸口,上鱼际,出大指之端。支脉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
十二经络概述 人体的十二经络是按照特定时辰气血运行规律分布的,依次为寅时肺经、卯时大肠经、辰时胃经,直至亥时心包经和子时胆经。这些经络的循行路线和交接规律都遵循着中医的特定法则。
十二经流注时序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膀申肾酉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下面就用动图来形象化记忆:01 【手太阴肺经】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胸到拇指为肺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呼吸免疫掌控中,缺水敏感鼻不通;体热出汗背有痘,干燥痰多下咽痛;感冒发冷体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