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精美3D经络图,手太阴肺经,养生古法八段锦必备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排列有序。中府为第一穴,位于腋下,与胸腔紧密相连。鱼际位于手掌,是肺经的荥穴。太渊是肺经的俞穴,位于手腕内侧。经渠是经脉的中心穴位,位于手臂内侧。尺泽是肺经的合穴,位于肘部。少商是肺经的井穴,位于大拇指的内侧。
手太阴肺经是中医经络系统十二正经之一,主要治疗喉、胸、肺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它共有11个穴位,分别是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这些穴位分布在上肢掌面桡侧和胸前外上部。
黄帝内经·灵枢提及十经血气从井穴开始,流经合穴。其中三焦是阳气之源头,心包络是阴血之源。三焦和心包络不受五行分类,主要吸收并养活十经血气。因此,只提及十经阴阳脉路,每日按时注入五处特定穴位。心包经穴位包括中冲(阴井)、劳宫(荥)、大陵(俞)、间使(经)、曲泽(合)。
手腕穴位图
1、在探讨人体手腕内侧的健康“守门人”时,我们聚焦于掌侧腕横纹上的三个要穴:太渊穴、大陵穴和神门穴。这三个穴位同属手三阴经,不仅在“五输穴-井、荥、输、经、合”中占据要位,还是“原穴”,即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地方。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三个穴位的特性和用法。
2、穴位养生是中医智慧的结晶,通过按揉特定穴位,可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提及“不老穴”,不得不提位于手腕处的阳谷穴。这一穴位得名于它独特的养生功效,经常按摩能促进新陈代谢、调和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阳谷穴位于手腕尺侧,即手掌侧面连接手腕横纹处,其位置在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
3、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即:手腕横纹处,从小指延伸下来,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处。)【图解神门穴位的位置】仰掌,在腕骨后缘,尺侧腕屈肌的桡侧,在掌后第1横纹上,按压有酸痛感(图④)。仰掌,在豌豆骨的桡侧,掌后第1横纹上,按压有麻感。
4、正确的腕横纹是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连线的那一条。就是下图靠近前臂的一条!正确定位腕横纹很重要。前臂的很多穴位的定位都基于此线。如大陵、神门等。手背侧腕横纹的定位是一样的,也是靠近手臂的一条,他们往往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圈。这个就是正确的手腕横纹的定位。
5、手腕的穴位有很多,手心方向有大陵穴、神门穴、通里穴、内关穴,手背方向有阳溪穴、阳池穴等。在临床上可以通过手腕的相关穴位来治疗相关疾病,比如对穴位进行针刺、按摩可以治疗手腕部的相关炎症,像关节炎,而且还可以治疗内脏的相关疾病。
十二经脉循行路线及穴位定位
探索人体经络的神秘路径:十二经脉循行路线与穴位精要 手太阴肺经 起于胸中之募穴——中府,沿臂内侧向上,经过寸口与鱼际,最终到达指尖。分支则从腕后伸展,直抵次指内侧,抵达末端的少商穴。这一经络的路线犹如肺部的桥梁,连接着呼吸与全身。
缺盆入口:手足阳经和阴跷脉进入缺盆。气街经过:胃经、胆经、冲脉经过特定部位。生殖系统联系:任脉、督脉、冲脉起于胞中,会阴交接。督脉交汇:手足阳经、阳维脉和带脉在督脉上相遇;大椎穴集中了手足阳经的交汇点。通过以上关键点,可以更快地理解和记忆12经脉在头部的循行路径。
阳经循行于四肢外侧面及头面、躯干部。走向规律: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表里关系: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形成六组表里关系。奇经八脉 组成: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脉的总称。
小肠经、三焦经、胆经入耳中,沟通内外。阳经(除大肠经)与耳相关/,守护听力健康。咽喉区域/,脾经、心经等经络交织,确保言语顺畅。以上只是头部经络的冰山一角,其他部位/如胞中、会阴、气街、督脉交汇等,同样蕴含丰富的经络智慧...通过理解头部这一关键区域,你已经掌握了十二经络循行的精髓。
十二经脉循行图无法直接以高清图片形式展示,但我可以为你概述十二经脉的主要循行路径: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桡侧少商穴。
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