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姓郑氏家谱郑姓起源郑姓名人郑姓的来源郑姓简介
姓氏简介 郑姓出自姬姓,发祥地为郑国,是黄帝的后裔。在中国的早期历史上,郑姓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五千多年前,轩辕皇帝以姬水为姓,建都有熊,后来春秋时期的郑武公 郑文公也在有熊建立国都。 黄帝的第五世孙后稷是郑姓的血缘始祖。
郑姓源自姬姓,发祥地为中国古代的郑国,是黄帝的后裔。在中国早期历史上,郑姓创造了辉煌的业绩。约五千年前,黄帝的第五世孙后稷成为郑姓的血缘始祖。黄帝的第19代孙姬昌是商朝的西伯,其子姬发灭商建周,成为周武王。公元前807年,周宣王封其弟姬友于郑国(今河南省新郑市),郑国诞生。
郑氏移居台湾,始于郑成功;播迁至海外,始于清朝,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郑姓的主要聚居地有:荥阳,陇西,南安,淮阳,商丘,光州等。
郑姓最早的发源地是河南省的荥阳市,后迁至新郑市。在战国时期,因韩国所灭,郑姓散迁至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秦时,19世孙郑袭迁至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荥阳。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
郑姓是中国第二十三位常见姓氏,人口众多,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78%左右。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是黄帝的后代。周厉王的儿子友被封在郑地,他的后代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这位友就是郑姓的始祖。在周幽王时期,郑桓公预见到国家将会有动乱,因此他将人民和财产迁移到了河南东部的东虢和郐国之间。
郑姓的由来
1、郑姓起源于姬姓,郑桓公被认作郑姓始祖,后来郑国灭亡,郑国百姓,为了纪念自己的国家,让后世子孙别忘记自己是郑国人,他们纷纷改姓为郑。根据史料记载,周宣王姬静将弟弟姬友封在郑,建立了西周最后一个诸侯国郑国。姬友列后的谥号为桓公,史称郑桓公。桓公之后,郑武公迁都新郑,为春秋时的郑国。
2、郑姓氏的由来与演变郑姓的来源主要有三种:子姓、姜姓、姬姓。第一个来自儿子的姓。黄帝的后裔齐被赐姓子,他的后裔唐建立了商朝。商朝武丁时,武丁的儿子被封为殿后,因用来主持祭奠的酒而得名,是商朝的一个诸侯国。一字是,一字是郑谷,而是郭。
3、郑姓的起源 姓氏的来源 郑姓源出于姬姓,是以国名为姓。据《通志》记载,周宣王封其母弟于郑国(今河南省新郑市),他的后代以国名“郑”为姓,称为郑氏。郑桓公是郑姓的始祖。郑国后来被韩国所灭,其遗民散居于淮阳、商丘等地,继续以“郑”为姓。
4、郑姓的由来:源于姬姓、源自子姓、源自姜姓、源于地名、源于改姓等等。源于姬姓:以国号为氏。出自周宣王之弟姬友的封地郑国,远祖为郑桓公。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
5、战国时期,郑国被韩所灭,郑人怀念故国,便以原国名郑为姓。荥阳郡是现在河南省荥阳县,而荥阳堂是郑姓的专用堂号。郑姓的堂联为“诗礼家声远,荥阳世泽长”,上联指的是东汉经学家郑玄,经学中的郑玄学派被誉为郑学,也作通学,被后人称为博学之士,其著作非常丰富。
郑姓的起源?
1、郑姓起源自姬姓,其发源地是郑国,为黄帝的后代。 在中国早期历史中,郑姓曾有过辉煌的成就。 五千多年前,轩辕皇帝以姬水为姓,建都有熊,后来春秋时期的郑武公和郑文公也在有熊建立国都。 黄帝的第十五世孙后稷是郑姓的血缘始祖。
2、郑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宣王时期的姬姓,郑桓公被视为郑姓的始祖。在郑国灭亡后,为了纪念自己的国家并让后世子孙不忘本,许多原郑国百姓纷纷改姓为郑。 根据史料记载,周宣王封其弟姬友于郑地,建立了郑国。姬友的谥号是桓公,即郑桓公。
3、郑姓是中国第二十三位常见姓氏,人口众多,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78%左右。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是黄帝的后代。周厉王的儿子友被封在郑地,他的后代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这位友就是郑姓的始祖。在周幽王时期,郑桓公预见到国家将会有动乱,因此他将人民和财产迁移到了河南东部的东虢和郐国之间。
4、“郑”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周宣王姬静分封其弟姬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东),建立郑国,是为郑桓公。这是郑姓的起源地,也是郑国的开国君主。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郑国国君的后代子孙便以国名为姓,即郑氏。以封地为姓:古代帝王后裔中,有人以封地“郑”为姓。
5、郑姓源远流长,是一个具有多民族和多源流的姓氏。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的郑桓公,他是姬姓郑氏的始祖。 到2013年,中国郑姓的户籍人口总数达到了1240.6875万。 在宋朝时期,郑姓人口大约有75万,占当时中国总人口的0.97%,在全国姓氏中排名第2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