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有一种说法是在重阳节这一天,大气上升,天气下降。因此,在重阳节那天,人们会插茱萸和爬山以避免厄运。在重阳节插茱萸也意味着思念亲人。白居易、杜甫、寒山等几十位唐代诗人都唱过登重阳、插茱萸的诗。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的数字在《易经》中是正数,“九九”的两个正数重,故称“重阳”;它也被称为“重阳节”,因为日子和月份都符合九。古代有登高祈福、秋赏菊花、佩戴山茱萸、祭祖饮酒祈福长寿等民俗。
重阳节与山茱萸的关系最早见于《齐国续和》中的一个故事:汝南人与费长房一起赏景学道。有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将有一场大灾难,解决的办法是让你的家人做一个彩色的袋子,把山茱萸放在里面,缠在你的胳膊上,爬山喝菊花酒。九月初九,桓景的家人也纷纷效仿。当他们晚上回家时,发现他们的鸡、狗、牛和羊都死了,全家人因为外出而安然无恙。于是,考努斯的“驱魔术”流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