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稻是指在同一块稻田里一年种植和收获两季水稻的种植制度。根据栽培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双季稻、间作稻和混合种植稻。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最早记载于公元前3世纪的《山海经》。一般认为,古籍中经常提到的“双季稻”和“双季稻”包括再生稻、杂交水稻、间作水稻和连作水稻等。,这反映了中国大米缺勤制度的多样性。双季稻的出现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提高粮食产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s2/】双季稻【/s2/】是指7月中下旬收获的早稻和11月收获的晚稻。即一年种植一季早稻和一季晚稻。5月中下旬种植早稻秧苗,7月中下旬收割早稻,随后翻耕稻田并种植晚稻秧苗。种植应在农历立秋前完成,晚稻应在11月收割并在霜降前完成收割。单季稻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移栽,10月中下旬开始收割。单季稻亩产高于双季稻,但总产量远低于双季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