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不一样的传说?
1、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2、第一个传说:唐高祖与“祝捷饼”唐初,为了平定北方外患,唐高祖李渊委任当时著名将领李靖为北征总指挥,反击突厥,最终得胜。李靖凯旋之日刚好就是八月十五,恰巧当晚有吐鲁番人向李渊献饼祝捷。李渊看到祝捷饼十分高兴,脱口而出“应将胡饼邀蟾蜍”。
3、大家有机会的话可以注意一下,苏州的月饼常常会在下面垫着一张纸,这是为什么呢?民间传说,元朝时期,蒙古统治者为了防止人民造反,规定民间不准私藏铁器,只准十家人合用一把菜刀,并派一名“鞑子”监视这十户人家,并由十户人家提供他吃喝不准怠慢。“鞑子”还常常胡作非为,欺压百姓。
月饼怎么来的传说
月饼起源于唐朝。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归来。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着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后来唐玄宗将胡饼改名为月饼。月饼是久负盛名的中国传统糕点之一,中秋节节日食俗。
彼此非常想念对方,后羿就在嫦娥喜欢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上面放上她爱吃的水果、点心,嫦娥在天上看了十分难过,于是传话给后羿,“明天是月圆的时候,你把面粉做成圆月的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的时候我就可以回家了”,第二天后羿就摆上了月饼,呼唤出了嫦娥,这样两人就算团聚了。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愿忍受元朝统治阶级残酷的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的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得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殷.周怎么称呼月饼?
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
月饼可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到了唐朝中期,胡饼改名为“月饼”。
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节吃月饼的风俗。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的民间就已产生有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