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简介:北宋时期政治家,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
为政廉洁: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从不以权谋私。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百姓的利益而奋斗,深受后世敬仰。逝世与追谥:元丰六年(1083年),曾巩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终年65岁。朝廷追谥他为“文定”,以表彰他的卓越贡献和崇高品德。
为政特点: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长官期间,他关心和帮助解决人民疾苦,如打击豪强、修水利、解决水患、释放冤狱等,深受百姓爱戴。文学成就: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古雅、平正、冲和”。曾巩的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他根据王安石的新法宗旨,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实施。致力于平反冤狱、维护治安、打击豪强、救灾防疫、疏河架桥、设置驿馆、修缮城池、兴办学校、削减公文、整顿吏治、废除苛捐杂税,深受群众拥戴。
王锡良作品拍卖纪录
拍卖会总成交额达到3621万元,竞争激烈,而《黄山四千仞》以680万元高价成交。 买家为手持137号标牌的中年男士,他在拍卖会上表现抢眼。 成交价加上15%佣金,最终达到782万元,创当代陶瓷艺术品拍卖纪录。 此次拍卖显示了王锡良作品的市场价值和艺术魅力,进一步巩固了他在艺术界的地位。
黄山四千仞赏瓶:此作品的报价为400万人民币。这一高价体现了王锡良在瓷器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和广泛认可。 其他作品:在2025年的拍卖记录中,王锡良的其他作品也表现出色。
王锡良的瓷板画《黄山四千仞》在2009年秋季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以六百八十万的价格成交,加上佣金,最终成交价达到了七百八十二万。以下是关于此次拍卖的详细信息:拍卖作品:王锡良的《黄山四千仞》粉彩瓷板画。拍卖时间:2009年10月20日下午。拍卖地点:景德镇。起拍价格:三百万。成交价格:六百八十万。
王安石和曾巩的关系
王安石和曾巩的关系如下:关系介绍 曾巩和王安石是同乡,两家还有姻亲关系。王安石夫人吴氏的祖母曾氏,是曾巩祖父曾致尧的女儿。曾、王两家有着密切来往,曾巩的父亲曾易占曾与王安石的父亲王益研习学问。但两人童年、少年并无接触。直至景佑三年(1036) ,曾巩赴京赶考,才与随父在京的王安石相识,彼此倾慕,结成挚友。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
曾巩与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两人曾是非常亲密的朋友,但后来关系逐渐疏远。1037年,曾巩与父亲一同入京,与王安石结为好友,两人经常讨论时政,交往密切。 曾巩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散文上,他的作品如《醉心亭记》是中学语文的教材。
曾巩与王安石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并且同朝为官,都是以文学才识而闻名后世。这两人之间曾经是非常密切的挚友,不过后来逐渐疏远。公元1037年,十八岁的曾巩随同父亲一同入京。以文会友,与王安石结实,并且很快因为惺惺相惜而成为十分交好的挚友。两个人时常在一起谈论时政,陈述为人处世的态度。
不是 曾巩18岁时(1037年),随父赴京,以文相识王安石,结成挚友,登欧阳修之门以后,就向欧阳修推荐了王安石并。20岁入太学,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5] ,此后,他不但认识了欧阳修,结交了王安石,而且已经同杜衍、范仲淹等都有书信来往,投献文章,议论时政,陈述为人处世的态度。自此名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