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五言、七律、五古、七古、绝句都是指什么?
1、五言诗:五言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每句由五个字组成,整首诗也是由五个字构成的。五言诗起源于古代民歌,因其能容纳更多词汇,具有更强的抒情和叙事能力,且在音节上具有音乐美,逐渐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初唐以后,五言诗发展出近体诗,包括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
2、五古是古代中国诗歌体裁之一。《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这是一种分法。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3、五言绝句是汉族诗歌体裁之一,属于绝句的一种,即五言四句且符合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分为仄起和平起两格。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到了唐代,与近体律诗一同盛行,成为诗坛的一大特色。
4、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古风分为五古、七古,这只是大致的分法。其实除了五言、七言之处,还有所谓杂言。
5、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五绝 : “五言绝句”的简称.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共20个字。
6、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杂言古诗指每句字数不为七言(如四言、六言等)的古体诗。杂言古诗除包括每句字数一致的古体诗外,还包含句中字数不一致的古体诗。
什么是五言律诗?
1、五言诗:五言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每句由五个字组成,整首诗也是由五个字构成的。五言诗起源于古代民歌,因其能容纳更多词汇,具有更强的抒情和叙事能力,且在音节上具有音乐美,逐渐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初唐以后,五言诗发展出近体诗,包括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
2、五言诗指的是每句五个字的诗歌。在四行时,通常称为五言绝句。若扩展到八行,则称为五言律诗,更多行数则统称为五言诗。七律则是指每句七个字的诗歌,通常为八行。在七律中,除了韵脚和平仄的要求外,第四句以及第六句需形成对仗句。五言律诗一般由八句组成,共计四十字。
3、五言律诗:此类诗歌每句含有五个字,通常由八句组成。在五言律诗中,诗人需遵循严格的格律规则,包括平仄(声调)、押韵和对仗等方面。 五言绝句:与五言律诗相比,五言绝句的篇幅较短,每句同样五个字,总共四句。尽管篇幅简短,但五言绝句同样要求遵循格律规则。
4、七绝七律、五绝五律就是格律诗中绝句、律诗这两种体裁。简单来说,绝句和律诗都是遵守平仄交替、相对、粘连这些平仄规则的诗,但是两者之间是依据句数来区分,四句的是绝句,八句的是律诗,而十句以上的就是排律了。
诗的五言,七律,五古,七古,绝句,都是指什么啊?
五言诗:五言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每句由五个字组成,整首诗也是由五个字构成的。五言诗起源于古代民歌,因其能容纳更多词汇,具有更强的抒情和叙事能力,且在音节上具有音乐美,逐渐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初唐以后,五言诗发展出近体诗,包括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
五言 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之一。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个字构成的诗。五言诗属于吸收民歌的形式而成。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
五言古诗是汉、魏时期形成的一种新诗体。它没有一定的格律,不受平仄限制,用韵自由,但每句五个字的句式固定不变。不同于汉代乐府歌辞和唐代的近体律诗,五言古诗呈现出自己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七言古体诗 七言古体诗,又称七古,是古体诗的一种,与近体诗相对。
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古风分为五古、七古,这只是大致的分法。其实除了五言、七言之处,还有所谓杂言。
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五绝 : “五言绝句”的简称.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共20个字。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两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五律诗的平仄表
1、五律诗的平仄表: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的一种。五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就是五言律诗,属于近体诗范畴。
2、五律仄起首句押韵。中平中仄仄 ,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中平仄, 平平中仄平(韵) 。五律平起首句押韵。中仄中平仄 ,平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仄, 中仄仄平平(韵) 。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中平中仄仄 ,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中平仄 ,平平中仄平(韵)。
3、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11]。2七律平仄 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
4、和律诗的格式一样,只要记住“偶对奇粘”就可以了。
5、/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山居秋暝(唐代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11]。
6、这首王之涣《登鹳雀楼》总共两联,毎联的平仄都是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否则叫失粘)放在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的作品中,就是首联的后句与颔联的前句、颔联的后句与颈联的前句、颈联的后句与尾联的前句在平仄上必须保持一致。
什么是五言律诗
1、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的一种。五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就是五言律诗,属于近体诗范畴。从五言古诗中继承了每句五个音节、全篇两句一组、总句数为偶数的基本特征,同时增加了对偶和平仄的规则;而这些规则是从骈体文中借鉴过来的;骈体文则是由楚辞到汉赋而产生的;因此,五律是五古和骈体文嫁接的产物。
2、五言诗:五言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每句由五个字组成,整首诗也是由五个字构成的。五言诗起源于古代民歌,因其能容纳更多词汇,具有更强的抒情和叙事能力,且在音节上具有音乐美,逐渐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初唐以后,五言诗发展出近体诗,包括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
3、五言律诗:此类诗歌每句含有五个字,通常由八句组成。在五言律诗中,诗人需遵循严格的格律规则,包括平仄(声调)、押韵和对仗等方面。 五言绝句:与五言律诗相比,五言绝句的篇幅较短,每句同样五个字,总共四句。尽管篇幅简短,但五言绝句同样要求遵循格律规则。
4、七绝七律、五绝五律就是格律诗中绝句、律诗这两种体裁。简单来说,绝句和律诗都是遵守平仄交替、相对、粘连这些平仄规则的诗,但是两者之间是依据句数来区分,四句的是绝句,八句的是律诗,而十句以上的就是排律了。
5、五言 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之一。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个字构成的诗。五言诗属于吸收民歌的形式而成。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
6、五言绝句是汉族诗歌体裁之一,属于绝句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有仄起、平起二格。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汉族民歌影响。到了唐代与近体律诗如孪生姐妹,并蒂双花,以其崭新的异彩出现在诗坛上。
五言律诗,无言绝句,五言古体诗的区别在哪里?怎样判断一首诗是五言古体...
1、五言古体诗:五言古体诗的每句依然保持五个字,但在句数上更为灵活,可以从十几句到上百句不等。与律诗和绝句不同,五言古体诗在格律上的要求相对宽松,但基本的声韵和平仄规则依然需要遵循。要判断一首诗是否为五言古体诗,主要观察其句数和格律的严格程度。
2、律诗与绝句有着严格的格式要求,如律诗通常由八句组成,而绝句则为四句,且两者都需遵循平仄规则和对仗原则。与此相反,古体诗则是唐代以前的诗歌体裁,它没有固定的格式和规则,用韵自由,篇幅长度也不受限制,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或杂言等多种形式。
3、字数上分: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一共八句。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一共四句。五言古诗:每句五个字,句数在10句以上,多则可以到上百句。律诗和绝句除了字数要求之外,格律要求(如平仄、押韵、对仗等)非常严格。古诗类格律要求较少,当然要求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