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七下西洋的路线分别是什么?
第七次下西洋 宝船从龙江关出水 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1431年1月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启航,返航后,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
第七次宣德五年六月九日(1430年6月29日),明宣宗朱瞻基命郑和出使西洋忽鲁磨斯、锡兰山、古里、满剌加、柯枝、卜剌哇、木骨都束、喃渤利、蘇门答剌、剌撒、溜山、阿鲁、甘巴里、阿丹、佐法儿、竹步、加异勒等二十国。
第三次以东印度洋为中心,从爪哇、苏门答腊往锡兰,又北上印度东海岸,抵孟加拉湾,然后折回马六甲海峡,在马六甲修筑城塞后返国。第四次又经东印度海岸折往波斯湾,到达霍尔木兹。也有认为这次远航到达东非沿海的。第五次与前次航线相同,抵达波斯湾。
郑和七次下西洋:第一次下西洋: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到达地方:达爪哇岛上的麻喏八歇国(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三佛齐旧港,生擒海盗陈祖义等三贼首。第二次下西洋:永乐五年(1407年)九月。
又另分一支船队经由阿拉伯南岸远航到东非沿海的摩加迪沙、布腊瓦、马林迪等地。第六次从永乐十九年春到永乐二十年八月,除驶入波斯湾外,另有分队绕东非沿海诸港口航行。第七次从宣德六年元月到宣德八年七月,进行了经由印度西海岸入波斯湾的最后一次航行。这次,郑和的部下到达了阿拉伯的麦加。
郑和七次航行路线
1、起点:郑和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刘家港集结。 南下:船队沿海南下,在福建长裤扮乐太平港停泊,等候太平洋西北季风。 第一站:季风来临时,船队穿过台湾海峡和南海,第一站到达占城。 东南亚:接着到达东南亚各国,进入印度洋。
2、郑和在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共进行了七次大规模的海上远航。第一次航行从苏州刘家港起航,途经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及印度西海岸的柯钦,最终抵达古里(今科泽科德)。第二次航行沿相同路线到达古里。
3、郑和第一次到第七次下西洋的航行路线介绍:郑和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从南京龙江港启航,经太仓出海,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第一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800人。
4、首次远航:始于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从南京龙江港启程,穿越太仓港出海。五年九月初二,船队返回中国。 第二次远航:始于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航行至文莱、泰国、柬埔寨和印度等地。在锡兰山,郑和迎请了佛牙,并将其带回了国。
郑和下西洋路线(所有的)
1、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如下:主要路线 郑和的船队从南京出发,经由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主要航程涵盖东南亚、南亚、西亚及东非沿岸地区。详细路线解释 起始点:南京。明朝时期,南京作为重要的海港城市,是海上贸易和远洋航行的出发地。郑和的船队从南京出发,向西航行。
2、郑和第一次到第七次下西洋的航行路线介绍:郑和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从南京龙江港启航,经太仓出海,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第一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800人。
3、第三次从永乐七年九月到永乐九年六月,以东印度洋为中心,从爪哇、苏门答腊往锡兰,又北上印度东海岸,抵孟加4102拉湾,然后折回马六甲海峡,在马六甲修筑城塞后返国。第四次从永乐十一年十月到永乐十三年七月,又经东印度海岸折往波斯湾,到达1653霍尔木兹。也有认为这次远航到达东非沿海的。
4、郑和船队约在永乐十七年(1419年)七月回国,当年七月十七日(1419年8月8日),朱棣下诏,按等级对下西洋将士进行赏赐。第六次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明成祖命令郑和送十六国使臣回国。
5、郑和下西洋的路线是明朝时期的伟大探险,穿越了多个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以下是其主要的航行路线和目的地: 第一次航行,郑和在三佛齐旧港(今印尼苏门答腊)与海盗陈祖义交战,挫败其图谋,随后访问了巨港,即旧港,这是南苏门答腊省的重要港口。
6、郑和下西洋的路线主要经过了东南亚、南亚、中东甚至远至非洲东海岸。郑和的船队从南京龙江港或太仓刘家港出发,首先会向南航行,经过中国的福建、广东海岸线,抵达海南岛。然后,他们会向西和向南航行,经过交趾洋到达占城国、真腊、暹罗等地。
郑和下西洋的路线?
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如下:主要路线 郑和的船队从南京出发,经由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主要航程涵盖东南亚、南亚、西亚及东非沿岸地区。详细路线解释 起始点:南京。明朝时期,南京作为重要的海港城市,是海上贸易和远洋航行的出发地。郑和的船队从南京出发,向西航行。
第二次从永乐五年十一月到永乐七年七月,5261沿同样的路径至古里。第三次从永乐七年九月到永乐九年六月,以东印度洋为中心,从爪哇、苏门答腊往锡兰,又北上印度东海岸,抵孟加4102拉湾,然后折回马六甲海峡,在马六甲修筑城塞后返国。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从南京龙江港启航,经太仓出海,永乐五年九月初二回国。第一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800人 郑和第二次下西洋 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出发,到达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地,在锡兰山迎请佛牙,随船带回,永乐七年夏回国。第二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000人。
郑和下西洋的路线是什么?
1、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如下:主要路线 郑和的船队从南京出发,经由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主要航程涵盖东南亚、南亚、西亚及东非沿岸地区。详细路线解释 起始点:南京。明朝时期,南京作为重要的海港城市,是海上贸易和远洋航行的出发地。郑和的船队从南京出发,向西航行。
2、郑和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从南京龙江港启航,经太仓出海,永乐五年九月初二回国。第一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800人 郑和第二次下西洋 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出发,到达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地,在锡兰山迎请佛牙,随船带回,永乐七年夏回国。第二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000人。
3、郑和下西洋的路线是明朝时期的伟大探险,穿越了多个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以下是其主要的航行路线和目的地: 第一次航行,郑和在三佛齐旧港(今印尼苏门答腊)与海盗陈祖义交战,挫败其图谋,随后访问了巨港,即旧港,这是南苏门答腊省的重要港口。
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路线
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路线起始于中国的江苏省南京市,通过长江入海,沿着现今的南海、马六甲海峡,穿越印度洋,远至非洲东海岸。这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航行最远的海上航线。详细解读航海路线 初航阶段:郑和的船队首先从南京出发,经由江苏沿海进入东海,再穿越台湾海峡,进入南海。
郑和的航海路线 郑和下西洋:1405年朱棣派遣宦官郑和为正使,王景弘为副使,率水手、官兵27800余人,乘“宝船”六十二艘,远航西洋。明朝舰队从苏州刘家港出发,到占城(今越南南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苏门答腊及锡兰等地,经印度西岸折回返国。
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如下:主要路线 郑和的船队从南京出发,经由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穿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主要航程涵盖东南亚、南亚、西亚及东非沿岸地区。详细路线解释 起始点:南京。明朝时期,南京作为重要的海港城市,是海上贸易和远洋航行的出发地。郑和的船队从南京出发,向西航行。
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路线起始于中国的刘家港,通过江海交汇的长江入海,跨越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深入东南亚及南亚地区。主要航线涵盖南洋群岛、阿拉伯半岛及东非沿岸。详细航线解析 初次航行:首次航行沿着长江入海,穿越马六甲海峡,到达东南亚的爪哇岛。此后继续南下,访问了苏门答腊、锡兰等地。
在最后一次航行中,船队在回程时到达古里,郑和因劳累过度在船上过逝。民间故事《三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保太监下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