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登之围的故事是什么?
1、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韩王信在大同地区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刘邦亲自领兵前去迎击匈奴,正遇上冬天严寒下雪的天气,将士冻掉手指的有十分之二三,于是冒顿假装失败逃跑,引诱汉军。汉军追赶冒顿,冒顿把他的精锐军队隐藏起来,只出现了一些老弱残兵。
2、匈奴围困了七天七夜,也没有占领白登。遁出脱围 汉军在被围了七天后,粮食也快吃完了,饥寒交迫,危在旦夕。陈平看到冒顿单于对新得的阏氏(单于的妻妾)十分宠爱,朝夕不离。这次在山下扎营,经常和阏氏一起骑马出出进进,浅笑低语,情深意笃。于是陈平向刘邦献计,想从阏氏身上打主意。
3、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的事件。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韩王信在大同地区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32万大军迎击匈奴,先在铜辊(今山西沁县)告捷,后来又乘胜追击,直至楼烦(今山西宁武)一带。
请问白登之围是如何解的
白登之围是通过刘邦采纳陈平的计谋,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以卑下的言辞、厚礼贿赂作为诱饵解除的。白登之围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亲自征伐匈奴时遭遇的一次危机。刘邦率军进攻匈奴时,由于轻敌冒进,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此时,汉朝军队处于困境之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邦采纳了谋士陈平的计策。
关于白登之围的解围,关键在于陈平的外交手段和匈奴阏氏的劝说,最终通过和亲的方式暂时解决了危机。而白登的位置,历史上存在争议,但与今山西阳高白登村无关,真正的白登应在今大同市一带。
起因是刘邦因为轻视匈奴的力量,不顾刘范(大致上是这个读音)的劝阻,出兵攻打。冒顿单于当时设伏,把刘邦等人围困于白登山。
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汉高祖刘邦被 匈奴围困于白登山(今 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的事件。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韩王信在大同地区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 太原。
陈平出谋划策,解了白登之围。刘邦一生中几次身陷绝境,白登之围是最后一次。堂堂大汉皇帝差一点就成了匈奴人的俘虏。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公元前200年冬季,刘邦亲自率军32万,出征匈奴,同时镇压韩王信(战国韩襄王庶孙,与名将韩信同名,被刘邦封为韩王)叛乱。出发前,刘邦选定陈平作为随军参谋。
汉高祖率军到达平城,突然四面涌出大量匈奴兵,汉军陷入包围。汉高祖拼命杀出,退至平城东面的白登。冒顿派出四十万精兵将汉高祖围困在白登山。汉军无法救援,汉高祖被困七天,无法脱身。高祖身边的谋士陈平派使者带黄金珠宝见冒顿的阏氏,请求在单于面前说好话。阏氏见礼物后高兴,当晚劝冒顿撤兵。
白登之围的具体内容
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六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的事件。为了巩固刚刚建立起来的汉王朝,公元前200年冬,汉高祖刘邦亲率32万大军,出征匈奴,同时镇压韩王信叛乱。汉军进入太原郡后,连连取胜。
匈奴围困了七天七夜,也没有占领白登。遁出脱围 汉军在被围了七天后,粮食也快吃完了,饥寒交迫,危在旦夕。陈平看到冒顿单于对新得的阏氏(单于的妻妾)十分宠爱,朝夕不离。这次在山下扎营,经常和阏氏一起骑马出出进进,浅笑低语,情深意笃。于是陈平向刘邦献计,想从阏氏身上打主意。
于是汉朝出动全部军队,多半是步兵,共三十二万人,向北追击匈奴。刘邦到达平城时,汉朝的步兵还未全到,冒顿指挥他的四十万精锐骑兵,在白登山把刘邦包围起来。七天之内,汉军内外不能相互救助军粮。匈奴的骑兵,在西方的全是白马,在东方的全是青马,在北方的全是黑马,在南方的全是赤色马。
白登之围简介 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的一次事件。当时,刘邦率军远征匈奴,先在铜辊取得胜利,随后连战连胜,韩信部下大将王喜被杀,韩信逃奔匈奴。
白登之围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1、时值寒冬天气,天降大雪,刘邦不顾前哨探军 刘敬的劝解阻拦,轻敌冒进,直追到大同平城,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达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队 断绝了联系。后来,刘邦采用陈平的计谋,向冒顿单于的阏氏(冒顿妻)行贿,才得脱险。
2、如果就从战况这一点来看,白登之围刘邦是失败的一方。但是这件事情的后续发展是刘邦采纳了自己部下陈平的计谋,向匈奴单于的妻子行贿,最终成功的脱困。
3、白登之围最终以行贿冒顿单于妻子得已解困,在那个年代这多多少少不利于君王声誉,但好在刘邦就是一个思想家,并没有把自己的生命由于虚空的名誉上,不然他若不采取陈光的谋略,很可能就被冒顿单于围住至死。如果这样,那在历史上强盛的汉代将荡然无存。
白登之围的起因是什么?具体经过是怎样的?
冒顿单于在白登山设下埋伏。刘邦带领兵马一进入包围圈,冒顿单于马上指挥40万匈奴大军,将刘邦的兵马围困在白登山,使汉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不能相救。刘邦发现被包围后,组织突围,经过几次激烈战斗,也没有突围出去。
“白登之围 ”后,刘邦认识到仅以武力手段解决与匈奴的争端不可取,因此,在以后的相当一段时期里,采取“和亲”政策便成为笼络匈奴、维护边境安宁的主要手段。背景 秦汉之际,匈奴冒顿单于杀死其父头曼单于,自立为单于,并且东击东胡,西攻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统一了匈奴各部,逐渐强盛起来。
白登之围简介 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的一次事件。当时,刘邦率军远征匈奴,先在铜辊取得胜利,随后连战连胜,韩信部下大将王喜被杀,韩信逃奔匈奴。
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的事件。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九月,匈奴冒顿单于引兵攻太原,围韩王信于马邑(今山西朔县西北)。韩王信降匈奴,并与匈奴联合南下攻汉。
于是汉朝出动全部军队,多半是步兵,共三十二万人,向北追击匈奴。刘邦到达平城时,汉朝的步兵还未全到,冒顿指挥他的四十万精锐骑兵,在白登山把刘邦包围起来。七天之内,汉军内外不能相互救助军粮。匈奴的骑兵,在西方的全是白马,在东方的全是青马,在北方的全是黑马,在南方的全是赤色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