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是什么意思?
即使空性可能会消失,我的精进心也不会动摇。这句话出自佛教的《楞严咒》,由唐朝天竺沙门般剌密帝翻译。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空性是否会改变,我的修行决心都不会有所动摇。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两句的意思是:即使(永久不变的)空性可能会消失掉,(我修道的)精进心也不会有丝毫改变。出处:佛教的《楞严咒》,由唐朝天竺沙门般剌密帝翻译。原句: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阿难说这两句偈,是表明白自己所发的愿心,决不肯退的意思。舜若多,烁迦罗,都是梵语。翻译中国文,舜若多,是空。烁迦罗,是坚固。照佛经里头说起来,不论什么,都有一个性的,哪怕虚空也有空性的。这个空,是没有什么东西的,怎么可以销到没有呢。
舜若多性可销亡 这句话中的“舜若多”是梵文 ūnyatā 的音译,意译为空性。在佛学中,般若是经典论述的重点,通常分为人空和法空两部分。人空意味着没有一个固定的“自我”;法空则指世间万事万物没有固定实体,只是因缘积聚的组合体。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阿难尊者发了愿以后,他用这两句话来表达他的心态。「舜若多」就是虚空的意思。他的意思就是说,即使虚空是可以消灭……当然,我们知道虚空是不会消灭的。你盖一个房子,地震,这房子破坏了,但我们没有说哪一个人把虚空破坏了,不可能。
并非“烁迦罗”不可翻译或禁止翻译。《同长水疏》曰:“烁迦罗,云坚固不坏也,又翻为轮。”《慧琳音义》四十二曰:“烁迦罗,此名精进也。”“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两句诗的大意应该是:即使(永久不变的)空性可能会消失掉,(我修道的)精进心也不会有丝毫改变。
愣严咒是什么意思
佛教歌曲楞严咒的意思是:放大光明,能以佛之净德覆盖一切,以白净大慈悲遍覆法界,有不可思议之大威德,持此咒的人,能退避一切怨敌。楞严咒是咒中之王,亦是咒中最长者,这个咒关系整个佛教的兴衰。世界上有人持诵楞严咒,就是正法存在。没有人持诵楞严咒,就是没有正法了。
楞严咒也叫楞严神咒,楞严咒是咒中之王,亦是咒中最长者,楞严咒全文上说“这个咒关系整个佛教的兴衰。世界上只要有人持诵楞严咒,就是正法存在。”《楞严经》来源于其因缘为阿难被摩登伽女用邪咒所迷,在阿难的戒体快要被毁坏时,佛陀令文殊菩萨持楞严咒前往救护阿难,阿难才被救醒归佛。
楞严咒,梵文音译为诸葛亮咒语,在佛教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咒语在修行和护法过程中被广泛应用,用以保护修行人免受外道邪魔的侵扰。其具体含义包含了警示、警告和保护等多个层面。详细解释: 警示作用:楞严咒的首要意义是警示。
佛教的早晚课一般是什么内容?
佛教早晚课是指佛教徒在早晨和晚上定时进行的宗教修行活动。 早晚课的内容通常包括诵经、念佛、忏悔、感恩等,具体内容会根据不同的佛教宗派和传统有所差异。 修佛的居士并非必须上早晚课,但参加早晚课可以帮助居士更好地坚持修行,提升自己的宗教素养。
晚课:与早课相对应,晚课是对一天的修行和行为的反思。晚课通常包括念诵《阿弥陀经》、《忏悔文》等,以此反省一天的言行,祈求忏悔。晚课也是一个安静的修行时刻,帮助修行者净化心灵,准备进入一夜的休息。早晚课的礼仪体现了佛教的严谨性和仪式感。
晚课:《阿弥陀经》《八十八佛大忏悔文》《蒙山施食仪》《净土文》《普贤警众偈》《三皈依》《祝伽蓝(寺院)》《伽蓝赞(寺院)》《观音赞(居士信众)》《回向偈》。
早课:早课是全寺僧众于每日清晨(约在寅丑之间)齐集大殿,念诵《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经》各一遍,在念诵的起止都配有梵呗赞偈。其中,《楞严咒》为一堂功课,《大悲咒》、“十小咒”等为一堂功课,有些寺院这两堂功课轮流念,只有在佛教节日才念两堂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