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大转折点是什么?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年7月,为了夺取苏联南方重要的粮食、石油产区,进而包抄莫斯让返科,德军集中一百五十多万兵力向斯大林格勒发动了猛烈进攻,苏联守军顽强抵抗,并发动反攻,第二年2月,去的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辉煌胜利。这场战役不仅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而且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意义:
1、为了和平成立联合国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烈,根据雅尔塔会议协定,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中、英、美、苏、法为首的同盟国在1945年10月24日坦消饥发起成立了联合国,中、美、苏、英、法则成为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1948年以来,安理会共授权进行了60余项维和行动。另外,联合国还先后组织制定了从不扩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等数百个国际条约。
2、使民族独立
由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在二战中受重创,亚非地区的殖民地人民发起了殖民地解放运动。印度的独立给了大英帝国致命一击,越南,埃及都取得了对帝国主义战争的胜利,中东桥穗,非洲先后独立数十个国家,最终导致由西方地理大发现后在全球形成的殖民地体系彻底瓦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简称二战,亦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意大利王国、日本帝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及仆从国与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进行的第二次全球饥键规模的战争。下面为您介绍的是二战的转折点及相关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途岛战役,阿拉曼战役。苏德战场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太平洋战场是中途岛海战;北非战场是阿拉曼战役。
1、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军摆脱了前期的劣势,转入攻势,战场自此开始向苏军有利方向发展。
2、阿拉曼战役:英军击溃了北非德意联军,从此全面转守为攻,攻克突尼斯,全歼了北非德意联军,登陆意大利,展开了战略反攻。
3、中途岛海战:尚未完乎帆全恢复元气的美太平洋舰队一举击败日本联合舰队,粉碎了日军南进计划,从此在太平洋战场开始逐步展开。
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在很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次战争历时六年多,遍及世界烂顷巧各地,消耗了大量财富,使许多城市和村庄夷为平地,无数生灵涂炭,它以其破坏力使世界遭受了一场空前严重的浩劫。
第二,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第三,二战的胜利,使国际格局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阵营严重削弱,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兴起。
第四,这次战争促使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到来,推动了科学技术用于和平事业,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单纯是一般意义上的战争,而实际上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途岛战役。
1942年7月17日,德国军队集中150多万兵力和大批飞机、坦克,对苏联进行南北夹击,向斯大林格勒发动猛烈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驻守在斯大林格勒的苏联军队拼悄差死反抗,使德国军队始终未能完全占领这座城市,反而消耗了德国军队大量的有生力量。
苏军集中兵力,对德国军队发动大规模的反攻,分割包围了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军主力;到1943年2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从此,苏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更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后, 1943年7月德军发动库尔斯克战役企图夺回战场主动权,但没有成功。
扩展资滑誉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影响
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苏、美、英、法、中五国通过大西洋会晤、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敦巴顿橡树园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就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搭成了一系列协议和谅解,确立了维护战后世界秩序的国际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现代国际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关于告发及惩处欧洲各轴心国家主要战犯”的伦敦协定信运段和《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从1945年开始对法西斯德国主要战犯进行了国际审判。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鼓舞下,亚非拉地区掀起了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高潮。首先,在亚洲的东部,中国、越南、朝鲜革命的胜利,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转折点是什么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进行的战役, 时间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其战略上的胜利远远超出由英美领导下的诺曼底登陆(霸王行动)。此战后苏联开始逐步掌握战略主动权。
扩展资料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上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团军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
从世界范围看,斯大林格勒会战与同时期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及阿拉曼战役一起,构成了1942年底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
而且斯大林格勒具有战略意义和精神意义,若是斯大林格勒沦陷,势必会对红军和红海军以及苏联人民造成严重的打击,且德军可以进攻高加索石油区,支援意大利军和夺取苏联的命脉地域:粮食、工业生产基地。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背景: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及其轴心国盟军发动“巴巴罗萨计划”,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悍然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德军闪电般地占领了苏联西部大片领土。
在1941年夏秋季遭受了一连串打击的苏军在当年12月进行的莫斯科保卫战中取得了首次胜利。过度消耗的德军由于缺乏应付冬季的战争装备和稳定的供应线,并且由于一天夜间气温骤然下降,导致德国的机械化部圆灶乎队完全无法使用,使在莫斯科城下遭受了严重打击,并在部分地区遭到反攻。
到1942年春天,漫长的苏德战线相对稳定了下来,但双方都在秣马厉兵,准备更大规辩核模的战役,以争夺战略主动权。鉴于德军已无力发动全线进攻。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将军建议,如果再要发动攻势,就应针对莫斯科。
然而希特勒认为攻击莫斯科目标过于明显,并且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已经受到了很大削弱,德军应放弃再次进攻莫斯科的计划。
因此,德国开始筹划集中兵力在北部和南部战线发动新一轮局部攻势。此外,由于美国在遭到珍珠港偷袭(珍珠港事件)之后对日本宣战,德国认识到时间颇为紧迫。希特勒希望能够在美军有机会加入欧洲战场之前结束东线战争或橘悉尽可能削弱苏联。
斯大林格勒原名察里津,后来改称伏尔加格勒(现暂时再次改名为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战前居民约60万人。
它是苏联内河航运干线——伏尔加河上的重要港口,又是苏联南方的一个铁路交通枢纽和重要工业城市,拥有一家大型拖拉机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又称捷尔任斯基拖拉机厂,该工厂是当时苏联最大的拖拉机厂,产量占全苏的一半,长期以来扮演兵工厂的角色,战争时期主要生产坦克)。
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是广阔富饶的顿河下游流域、库班河流域和高加索地区,是苏联粮食、石油和煤炭的重要产区。
1941年,德军占领乌克兰后,斯大林格勒成为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唯一交通咽喉,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斯大林格勒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