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油条哥的做法
刘洪安说,他每天用25公斤面粉炸油条,加入约10公斤油最合适。这样炸到最后,他会用勺子撇出上面一部分清亮的,趁热制成花椒油或者辣椒油,冷却后用于中午的凉拌菜,避免因二次加热产生有害物质。
栏目准备从三则新闻中选取一则来引导读者用温暖的眼光来看待社会。一是良心“油条哥”坚持不用“复炸油”,一是老父亲需挂号才能与老父亲见上一面,一是主办方顾及小男孩成长对其不小心弄坏名画采取了备案而不报案的做法。
一位保有良心的商家是难得的。如将商务印书馆发扬光大的张元济,“油条哥”如他一样,得到了应有的利益,却仍不忘一个“义”字。
市民们觉得,这种做法是观念超前,看得远,不图眼前小利,他们把刘洪安炸的油条称为“良心油条”,希望别的商家也都能学学刘洪安。
他的油条因坚决不用“复炸油”,而被消费者称为“良心油条”,他也被网友亲切地称为“良心油条哥”。油条杜绝复炸后,成本也相应增加,为此刘洪安将油条的价格每斤提高了1元,“从每斤4元涨到了每斤5元” 。
“油条哥”李刚,在这个“商家的良心飞到九霄云外”的时代,用自己的真实诚信,赢得了巨人的喝彩。当他得知制油条技术不过关,会导致含铝量严重超标时,他果断自己出钱,自己实践,只为做出健康油条。
从油条哥事迹中的感悟
1、在利欲熏心的雾霾笼罩中,“油条哥”这一份坚守的道德良心是驱散雾霾的太阳之光!人的一生,做一件善事容易;难的是一生坚守一颗善良的心。
2、油条哥是食品安全领域道德衰竭的一剂“强心剂”,是恪守诚信经营的标志性楷模人物。
3、良心,是道德的基石,人无良心则不立。王阳明曾道:“良知 在人,随你如何,不能泯灭。”这番警世恒言告诫我们:无论身处 何种境遇,无论面临何种抉择,都要坚守自己的良心而绝不能违背 。
刘洪安的介绍
1、刘洪安是河北保定市财贸学校的大专毕业生,虽然学的是会计专业,但他却自谋职业卖起了早点。最初,为了省油,他也把炸油条的油底留在第二天再使用。
2、刘洪安,男,汉族,1980年11月生,河北省保定市“油条哥”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经理。刘洪安从保定市财贸学校毕业后,毅然选择了自主创业之路。他在保定市高开区银杏路开了一间早点铺,使用一级大豆色拉油炸油条,坚持每天一换。
3、据刘洪安介绍,每天坚持用新油,虽然令经营成本增加二三十元,但由于油条卖价高了、买的人多了,总体算下来,每天的利润比从前还多了1/4。现在,“良心油条”的名声越来越响,即便每斤比别家贵一元,买油条的人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