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是生于何年,一生简介!
张之洞简介 1837年,张之洞出生了,生在兴义府官舍(其父亲任知县的地方),排行老四。张之洞出生于一个仕宦家庭,他的祖父及曾祖父,父亲都是通过科举入仕,任职地方官。
谥号:文祥产地: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礼物:太保张之洞的一生道光初年十七年九月,张之洞出生在兴义府的官邸,是张炜的第四子。张之洞在童年时就有天赋的智力。五岁时,张之洞读书刻苦,思维敏捷,受严格的儒家思想影响。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别号壶公、抱冰,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生于贵筑县(今贵阳市)。1863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867-1873年任湖北学政。1874年起任四川学政、山西巡府。
历史对张之洞的评价是怎样的?
台湾著名历史学家、学者苏云峰评价说:湖北教育改革的成功,最主要的因素是由于张之洞的领导,而张之洞,对教育改革的贡献,并不限于湖北一地,而是具有全国性意义。
张之洞先为清流以敢谏闻名,号称“牛角”,其战斗力非常生猛。后任山西巡抚和各地学官,后来长期任总督,1907年后任大学士,军机大臣,1909年死,谥号“文襄”。张之洞一生主要做了三件事:一办新式教育,二办实业三练新军。
当时的《新闻报》中曾有这样一句关于张之洞的评价:若与历代贤臣相比,张之洞不愧为诤臣、能臣、良臣。作为谏臣,张之洞不畏皇权,敢于直言切谏,直接说出自己的看法。
办新军办新式学堂,大力引进人才,特别是留学生,对于留学生,张之洞一直优礼有加。张之洞热心向日本学习,经他派往日本留学的学生达数百人。当时风气虽开,而出洋仍遭到很大阻力。
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毛泽东对其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不能忘记张之洞”。
张之洞简介
1、张之洞(1837~1909)中国清末重臣,洋务派首领。字孝达,号香涛,又号香严,晚年自号抱冰老人。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1863年(同治二年)进士。清流派重要成员。
2、张之洞别称:张香帅。字号:字孝达,号香涛、无竞居士、抱冰。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贵州兴义府(今安龙县)。出生时间:道光十七年八月三日(1837年9月2日)。去世时间:宣统元年八月二十一日(1909年10月4日)。
3、人物事迹简介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4、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别号壶公、抱冰,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生于贵筑县(今贵阳市)。1863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867-1873年任湖北学政。1874年起任四川学政、山西巡府。
张之洞是哪里人呢?
张之洞简介贵州兴义府(今安龙县)人。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香涛(一说号香涛),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汉族,祖籍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 生于贵州义府,一说生于贵筑县(今贵阳市)。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 [1-2] ),字孝达,号香涛,时为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
张之洞人物生平 道光十七年(1837年)9月,张之洞出生于贵阳六洞桥的官舍,是张锳的第四个儿子,祖籍直隶南皮。因出生地位于六洞桥之孔明洞侧(今贵阳市博爱路一带),所以取名叫“之洞”,乳名叫“官保”。
张之洞,祖籍大清直隶南皮县。按照中国传统的户籍制度和籍贯习俗,一般哪里人指的是其父亲或祖父的户籍地。张之洞尽管出生在贵州,但其应该算是河北南皮县人。这和我们当下的城市居民概念不同。
张之洞的简介
1、张之洞别称:张香帅。字号:字孝达,号香涛、无竞居士、抱冰。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贵州兴义府(今安龙县)。出生时间:道光十七年八月三日(1837年9月2日)。去世时间:宣统元年八月二十一日(1909年10月4日)。
2、张之洞 晚清名臣,晚清四朝辅臣,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
3、人物事迹简介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4、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别号壶公、抱冰,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生于贵筑县(今贵阳市)。1863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867-1873年任湖北学政。1874年起任四川学政、山西巡府。
晚清著名大臣、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简介
1、中国清末重臣,洋务派首领。字孝达,号香涛,又号香严,晚年自号抱冰老人。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1863年(同治二年)进士。清流派重要成员。
2、年升任军机大臣。在督鄂17年间,张之洞力主广开新学、改革军政、振兴实业,由此湖北人才鼎盛、财赋称饶,成为当时中国后期洋务新政的中心地区。
3、张之洞是晚清历史人物。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时为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直隶南皮。
4、张之洞13岁中秀才,16岁中顺天乡试第一名(解元),26岁中会试第三名(探花)。【主要观点】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
5、张之洞别称:张香帅。字号:字孝达,号香涛、无竞居士、抱冰。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贵州兴义府(今安龙县)。出生时间:道光十七年八月三日(1837年9月2日)。去世时间:宣统元年八月二十一日(1909年10月4日)。
6、张之洞是晚晴时期的人物,一生政绩颇丰,兴办新式教育,发展军工及重工业,为整个中国文化建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不仅如此,现在武大,华农等多所高校都是张之洞创办的学校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