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干旱的描述
1、人民网5月29日电 今年以来,尤其是4月份以后,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严重偏少,江河来水不足,水位持续偏低,致使部分省份遭受不同程度旱灾,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中央气象台、国家气候中心27日联合发布干旱黄色预警。
2、干旱是世界上造成经济损失最多的自然灾害,由于其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非常严重。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近50%的降水量集中在6-8月。
3、干旱1:长江中下游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2来自太平洋的暖气团势力太强,使得锋面太靠北,使得北方阴雨连绵,而长江一带出现“空梅”现象,即梅雨时节没有雨 3全球变暖的大趋势。
4、这是因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处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之下。
5、长江中下游虽经过一系列水利建设,灾害大为减轻,但仍时常发生洪灾,有时也会发生旱灾,但一般程度较轻。两条河流的灾害都主要在中下游。上游地区河流多位于高山深谷中,不容易发生洪灾。
黑龙江省2011年农业气象预测
1、影响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有,春季西部局地干旱、东部部分地区有涝象,后春阶段性低温;夏季阶段性干旱、后夏局地洪涝;秋季早霜。预计2011年3~10月全省气候总趋势:气温略高,生长季热量高于常年,少于去年;降水正常。
2、主要气象灾害:后春至初夏干旱、局地洪涝、后夏阶段性低温。
3、月上旬黑龙江省大豆处于鼓粒至成熟时期,需要较高的温度和充足的阳光。本旬我省大部地区气温正常偏低,降水偏少,日照充足。属于常温少雨型的农业气候,积温比去年偏多20-120℃左右。
4、气温 黑龙江省是全国气温最低的省份。一月平均气温-30.9℃—-17℃,极端最低气温,部漠河曾达到-52.3℃,为全国最低纪录。夏季普遍高温,平均气温在18℃左右,极端最高气温达46℃。
黑龙江中西部出现旱情后农业部门如何紧急应对?
第必须要加强全面用水危机的教育,让人们知道节约用水是一项长期的方式。第必须要加强水源工程的建设,一定要推动农业技术。要在因地制宜的方面不断的加强抗旱水源工程,把蓄水塘坝给建筑起来。
可以通过引水灌溉的方式保障农业。如果在离农田不远的地方有大型河流,并且河流的水较丰富,水位较高可以采用饮水的方式浇灌农作物。这就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建造好一条水渠,建成之后,当地的农民都能受益。
防灾减灾须未雨绸缪 应对农业干旱的前提是做好旱情信息监测和预报。专家表示,利用天气预报和水量监控的综合评价,我们可以对是否出现“旱灾”作出科学预测,让防灾减灾有备无患。
第二,紧急情况下可以人工降雨。雨水是我们能够直接获取到的水资源,如果一个地方长期都没有雨下的话,那么对这个地方的人影响是很大的,他们的生产和生活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在近段时间实地调研灾情的基础上,认为在应对干旱上采取的长效措施上应着重考虑以下问题。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是改变山区靠天吃饭局面的首要选择。农业旱灾严重多为地形切割较大的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