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法热点问题
1、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有的学者探讨了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并指出了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
2、使问题变得更为特殊和复杂的是“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特定历史背景,它不仅与国内法所指的自上而下贯彻的秩序迥然相异,就是与国际法上的国际政治秩序、国际商事秩序也有着显著不同。
3、弱势群体的法律界定 弱势群体的产生和存在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政治、 经济、和思想渊源,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与外延。
4、这也是近年来法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尤其是在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这一问题就 具有了更加现实的意义。
5、卷一150分,涉及到法理学、法制史、宪法学、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经济法8个学科,其中经济法部分又包括了数十个小法。
经济地理学的热点问题
1、经济地理学的热点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研究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差距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关注资源分布不均、产业结构差异、政策与规划等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寻求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路径。
2、实用地理分析对管理资源、了解环境问题、分析自然灾害(如旱灾、水灾)和计量环境污染(城市、农业及工业废物排放造成的污染)的分布很有助益。修建大坝和水库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的分析特别重要。地理学家参与土地利用与住房规画。
3、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可以给已有价值的世界资源问题,主要指不可再生资源的萎缩。比如,能源消耗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上涨。石油、煤炭的加剧开采,使得人们不得不担心有限能源的未来。
1978年到1982年前后我国经济运行争论的热点问题是哪几个?
年到1982年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关键期,也是经济运行争论的热点时期。
年到1982年期间,是我国进行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的理念开始逐渐被引入中国。在这个时期,我国经济运行争论的热点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改革开放路径:在实践中如何运用市场经济的理念,进行具体的改革开放路径的选择。
年到1982年这段时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也是我国经济运行争论的热点阶段。其中,影响最大的争议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争论。
年前后,新华社国内部农村组派出 几位记者对中国西部农村情况作了调查。
与经济学有关的热点问题
1、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学界普遍认为,高质量发展包括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发展、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的高质量五个方面。
2、衣食住行、购车习房、劳动就业、旅游休闲等方面的消费问题;有关储蓄、股票、债券、彩票房产、黄金、保险等方面的投资方式和投资技巧。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为什么会影响中国百姓。十年后赚的100元相当于今天的多少。
3、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①:怎样体现稀缺二字。②有效的定义是什么。纳什均衡vs瓦尔拉斯均衡。
4、第三,中国经济运行是平稳的,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四个季度分别19%、3%、6%和8%,今年二季度分别为7%和5%,涨幅呈现平稳回落之势,说明经济并未出现过热。
5、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