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节气的寓意和传统
立夏来了,夏天的脚步临近了。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它是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立夏节气的寓意和传统介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立夏代表寓意:告别春天,迎接夏日携启悉
人们在立夏时举行“迎夏”仪式,有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寓意。
立夏也预示着季节的转换,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日期为每年公历的5月5日或5月6日。立夏以后,中国江南地区气温回升快,降雨量和降雨的天数都会明显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节气的传统
一、立夏吃蛋、挂蛋、斗蛋
立夏的习俗有很多,全国各地都有各自的特色,要说哪个习俗最常见,肯定就是关于“立夏蛋”的习俗了,在立夏这一天,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吃立夏蛋的习俗,有水煮蛋也有茶叶蛋,鸡蛋长得圆圆溜溜的,象征生活的圆满,立夏日吃鸡蛋是希望这一年能收获满满,也是为了祈祷夏日的平安,避免“疰夏”。
立夏除了吃鸡蛋,还会“挂蛋”,挂蛋就是用五颜六色的编织袋或者是毛线织成的一个兜兜,把煮熟的鸡蛋放进去,挂在胸前,现在这个挂袋的样式也是越来越多,一般在集市或者网上都能买到,相传是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的时候,在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以避免疰夏,疰夏是一种病,小孩子很容易得,因为夏季天气变热之后,小孩子的身体抵抗力没有大人那么好,很容易出现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之后身体就变得消瘦,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所以立夏时节会在小孩子的身上挂煮熟的鸡鸭鹅蛋,寓意健康平安,事事顺遂,吉祥如意。
“斗蛋”则是由上面衍生出来的一种活动,立夏这一天,小孩子的身上都挂上了鸡蛋,孩子们聚在一起的时候就会玩斗蛋的游戏,用自己的鸡蛋和别的小朋友的鸡蛋相互碰撞,蛋壳没破的一方则获得了胜利。
二、乌米饭
立夏到表示夏天就来了,夏天是蚊子的天下,这个时候江南的很多地方都是有乌米饭的习俗,乌米饭是把白糯米放在辩乎乌饭树叶子榨取出来的汁水中浸泡,据说这个乌饭叶有清热解毒驱蚊的功效,所以老人们认为在立夏这一天吃乌米饭,这一整个夏天蚊子都不会咬你了,还有防止中暑的功效。
三、称体重
立夏称体重这个习俗相传来自三国时期,据说立夏这天称过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缠身,让人日渐消瘦了;大人会提前准备一杆大木称,称钩上选一个箩筐或者是凳子,老人和小孩坐在凳子上或者站在箩筐中,上称记录一下自己的体重,等到夏天结束再称一次,做一个对比,体重增加称“发福”,体重减少是“消肉”。
四、吃乌笋
乌笋很多地方也叫野笋,是一种细细长长的竹笋,在立夏这一天都要吃点乌笋,乌笋的烹饪方式根据自己家人的喜好选择,这一天吃乌笋是希望双腿能像春笋一样强劲有力,健步如飞,还有就是立夏过后,温度升高,春笋的季节就要结束了,再想吃上鲜嫩的春笋就只能等明年春天了。
立夏传说故事
一、立夏还是一个传统的岁时礼俗节日, 周代在立夏这一天,天子要率三公九卿和众大夫,到城南郊外迎夏。并举行祭祀先帝祝融的仪式。汉代也沿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载:“立夏之旁好日迎夏,于南 郊,祭赤帝祝融,车旗服饰皆赤。”歌《朱明》,舞《云翅之舞》。到宋代,礼仪更趋繁琐。至明代始有“尝新风俗”。清代《帝京岁时纪胜》载“立夏取平时曝晒 之米粉春芽,并用糖面煎作各色果叠,相互馈送”。并用柳枝穿果叠作小儿食品,江浙一带还有立夏吃花饭的习俗,也有叫“吃补食”的。民间习俗还有“立夏吃蛋,石头都踩烂”,说立夏时吃鸡蛋鸭蛋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耐暑。有的立夏食笋,有的立夏喝酒,都是赶在节日这天,名曰“立夏见三新”,南方地区旧时逢立夏日,各家蒸新茶,并配以各种水果,馈赠亲戚邻居。
二、三国末期,后主刘禅经营的蜀国已是兵微将寡国力不继。这一年魏国大将邓艾奉命率大军伐蜀,兵逼刘禅投降。蜀国有位忠臣叫正,他对邓艾提出“刘禅乃一国之君,投降去了魏都后不能受到半点虐待,不能瘦一星半点肉,不然宁死不降”。邓艾答应了这一条件。
刘禅投降后被带到了当时魏国的都城洛阳,魏国公封他为安乐公,赐给他住宅、绸缎万匹、美女百名。刘[禅从此花天酒地吃喝玩乐竟没有半点忘国之耻。第二年正叫人给刘禅称了一下体重,这忘国之君不仅没瘦反而重了二十多斤。这一天也恰好是立夏日,《三国演义》里有诗说“追玩作乐笑颜开,不念危土半点哀。快乐异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
立夏节气的寓意和传统是什么?
一、立夏的寓意
立夏代表告别春天,夏天开始。 立夏也是干支历巳月的起始,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立夏是指春天播轮竖喊种的植物到这时候已经直立长大了。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古人根据气候和物候,将节气分为分、至、启、闭四组。分即春分和秋分,古称二分;至即夏至和冬至,古称二至;启是立春和立夏,闭则是立秋和立冬。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这些加起来共为八节,民间称为四时八节或时年八节。
二、立夏的传统
1、尝新:
立夏有尝新的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咸蛋、螺鰤、熄(即放在微火上煨熟;一种烹调方法,用多种香料加工而成为熄鸡)鸡、腌鲜、卤虾、樱桃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笋、 蚕豆 、矛针、 豌豆 、 黄瓜 、 莴笋 、草头、 萝卜 、玫瑰、松花。在南通,则吃煮鸡、 鸭蛋 。
2、斗蛋:
立夏有斗纤凯蛋的习俗,在立夏这一天,孩子们会将煮熟的鸡蛋(蛋壳完好)经冷水浸过,然后装在用彩色丝线或绒线编成的网兜里,挂在脖子上。如果遇到其他有带鸡蛋的孩子,就能一起玩斗蛋的游戏。各自手持鸡蛋,尖者为头,圆处为尾,蛋头撞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鸡蛋壳破了就算输了,然后输掉的人要把蛋吃掉,最后蛋还完好的则为胜者。
3、秤人:
立夏有秤人的习俗活动,一般在中午吃完饭之后,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腊野上面秤人。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
三、立夏的饮食
1、上海郊县,立夏日会用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称麦蚕,人们吃了可免疰夏。
2、湖北省通山县,把立夏作为一个重要节日,通山人立夏吃泡(草莓)、虾、 竹笋 ,谓之吃泡亮眼、吃虾大力气、吃 竹笋 壮脚骨。
3、嵊州地区,立夏日吃蛋拄心、笋拄腿、 豌豆 拄眼、秤人拄身。其目的是出于祈求身、心、腿等重要部位健康无恙,防止生病,顺利度过炎夏的愿望。
4、福建闽东周宁、福安等地,立夏会将光饼入水浸泡后制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则将光饼剖成两半,将炒熟了的豆芽、 韭菜 、肉、糟菜等夹而食之。
5、福建闽南地区,立夏有吃虾面的习俗。立夏这天,人们会购买 海虾 掺入面条中煮食, 海虾 熟后变红,为吉祥之色,而虾与夏谐音,以此为对夏季之祝愿。
6、浙东地区,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风俗,在农村左邻右舍会互相赠送豆、米,和以黄糖,煮成一锅粥,叫七家粥,说是吃了这种粥,邻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种。
7、湖南长沙,立夏日吃 糯米 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民谚云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8、周宁县纯池镇,部分乡村在立夏会吃立夏糊。立夏糊主要有两类,一是米糊,一是地瓜粉糊。大锅熬糊汤,汤中内容极其丰富,有肉、小笋、野菜、鸡鸭下水、豆腐,等等,邻里互邀喝糊汤。
9、宁波地区,立夏要吃脚骨笋。用乌笋烧煮,每根三四寸长,不剖开,吃时要拣两根相同粗细的笋一口吃下,说吃了能脚骨健(身体康健)。再是吃软菜(君踏菜),说吃后夏天不会生痱子,皮肤会像软菜一样光滑。
立夏的寓意和象征
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至立夏,万物繁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夏时节,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进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真正意义上的夏季。
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有春天的气息。若按我国现代气候学(候平均气温)的举迅划分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
立夏代表日照增加气温正肢此提高
立夏是夏天的第一个节气,这个节气的到来象征着我们正式的告别饥悄了春天,开始步入炎热的夏季。立夏之后全国各地的日照时长将慢慢的增加,同时雷雨天气也出现得更加频繁,气温也在稳步升高中。
立夏的寓意
立夏的寓意是告别春天,迎接夏日。
资料扩展: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5—7日。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
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时至立夏,万物繁茂。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因此又称“春尽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
立夏节气的气候特点之一,是阵雨雷雨过程明显增多。降水增多且强度增强,系冷暖空气对峙以及近地面暖湿气流上升产生的对流天气等因素所致。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若按中国现代气候学(候平均凳塌气温)的划分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耐慎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
立夏节气昌粗敬前,中国春的范围达到鼎盛,除了海南、广东、广西、江西中南部、湖南南部、福建等地是夏季,其余大部分地区仍是春季。到了立夏,象征着夏季开始,蛰伏已久的夏开始大举向北推进,抵达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