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家问诊表怎么做
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总结如下:四诊 望诊:观察内容:病人的面色、舌象、皮肤、指甲等。目的:初步判断病情和病邪性质。闻诊:听声音:病人的语音、呼吸、咳嗽等。嗅气味:体味、排泄物气味等。目的:了解病情及脏腑功能状态。问诊:询问内容:病史、症状、生活习惯等。
中医问诊是医生通过系统询问来了解患者情况的方法。问诊内容涉及病人的体质、生活习惯、起病原因、治疗经过、症状及病史等。具体询问项目包括寒热、汗、疼痛、睡眠、饮食口味及二便等。寒热方面,寒热反映病邪性质和机体阴阳平衡。寒热不明显者,如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可进一步判断为阳虚或里热症。
中医问诊是通过询问病人的病史、病情、饮食习惯等,来确定病人的病情和病因。例如,询问患者是否有过发热、咳嗽等症状,以及最近是否饮食不规律、情绪波动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病因和病情,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中医切诊是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肌肉等,来确定病人的病情和病因。
切诊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脉诊是通过按切患者的脉搏,以体察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滞的一种方法。按诊则是通过用手触按患者的体表某些部位,以了解局部的异常变化,从而推断疾病的部位、性质和病情的轻重等。
寸口是人体气血交汇的关键位置,这一诊断技术在《八十一难经》中已有悠久历史。按诊则涉及直接触摸并按压患者体表特定部位,以识别局部的异常变化,进而判断病变部位的性质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总之,中医诊法的问诊和切诊相结合,为医生提供了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的手段,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切诊 切诊主要包括脉诊和触诊两部分。脉诊是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了解其脉象的变化,以判断脏腑的病变和气血的盛衰。触诊则是用手触摸病人的体表某些部位,以感知其温度、湿度、硬度、压痛等,从而判断病变的性质和部位。切诊在中医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之一。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
阴虚体质: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面颊潮红或偏红,皮肤干燥,口干舌燥,口苦,掉发,耳鸣,喜喝冷饮,容易失眠,经常大便干结,小便灼热发黄,形体消瘦,心中烦闷,失眠多梦,潮热盗汗。饮食上多吃甘凉滋润的食物,如绿豆、冬瓜、芝麻、百合、海带、芹菜等,少食性温燥烈的食物,如糯米、烧烤、辛辣物等。
阴虚质25分,痰湿质12分,湿热质15分,血瘀质20分,气郁质18分,特禀质10分。根据判定标准,虽然平和质转化分R60分,但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并未全部40分,其中气虚质转化分R40分,故此人不能判定为平和质,应判定为是气虚质。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主要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将体质分为以下九个类型:平和质: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气虚质:总体特征:元气不足,疲乏、气短、自汗。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康复缓慢。
阴虚体质:易口干舌燥,夜间盗汗,烦躁不安。气郁体质:情绪低落,易生气,胸闷气短。血瘀体质:面色暗沉,经络阻滞,易有痛感。痰湿体质:身体沉重,易疲倦,皮肤易生痤疮。湿热体质:口干口苦,大便黏腻,容易长痘。特禀体质(过敏体质):对某些物质过敏,易有皮疹、哮喘等症状。
血瘀体质:面色暗沉,经络阻滞,易有痛感,需要活血化瘀。痰湿体质:身体沉重,易疲倦,皮肤易生痤疮,需要祛痰化湿。湿热体质:口干口苦,大便黏腻,容易长痘,需要清热利湿。特禀体质:对某些物质过敏,易有皮疹、哮喘等症状,需要避免接触过敏原。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痰湿体质
1、气虚痰湿体质的症状老中医告诉我们,如果是属于这种体质,那么除了身体更加的沉重以及容易发胖之外,脸色也会变得更差,除此之外喉咙之中也会出现痰湿,人也越发变得懒动起来。
2、如厕时观察大便,如果大便粘马桶,需要多张卫生纸擦拭,或是大便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总有排不净的感觉,这都是体内湿气的标志。洗漱时,观察舌头的状况。
3、观察形体:体态看似肥胖但未达肥胖标准,肌肉结实且灵活,多属于平和、湿热、痰湿体质,气虚不明显。若形态慵懒、动作迟缓,可能为痰湿夹杂阳虚或气虚体质。消瘦且肌肉松软者,常见气虚体质;精瘦结实、精力充沛者,多属阴虚内热体质;干瘦且面色暗者,可能为血瘀体质。
中医问诊顺序是什么?
1、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2、中医诊断病症的四个步骤是望、闻、问、切,这四个步骤合称为四诊。 望诊: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体态等外在表现来获取病情信息。 闻诊:医生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呼吸,以及嗅患者的体味、排泄物等来了解病情。
3、中医中诊断病症的四个步骤是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望诊:望诊是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皮肤、舌象、排出物等来诊断疾病的方法。例如,观察患者的面色可以判断其气血盛衰;观察舌象可以了解脏腑病变和病邪性质。闻诊: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
4、问诊是指中医采用对话方式,向病人及其知情者查询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和现在症状、治疗经过等,以诊断疾病的方法。为四诊之一。西医的内容一般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出生地,民族,婚姻,通讯地址,电话号码,工作单位,职业,入院日期,记录日期,病史陈述者及可靠程度等。
5、在中医的治疗体系当中,望闻问切就是四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望闻问切又是中医的四诊,通过观察病人的外部特征,询问一些基本的情况来做出正确的诊断。望闻望闻问切当中的望闻就是通过对于患者外表特征的一些观察来形成一个大致的判断。
6、问诊:询问患者的主诉、病史、生活习惯等信息,以了解病情的起因、发展过程和患者的自觉症状。例如,询问患者是否有发热、多汗、食欲不振等症状,以及是否有家族病史等。 切诊:通过触摸患者的脉象和其他身体部位,来感知病情。
问诊模板-中医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心系)
心悸 定义:患者自觉心搏异常,或快,或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问诊要点:持续时间:心悸发作的持续时间,是短暂发作还是持续存在。发作规律:心悸发作有无规律,如每天固定时间发作,或活动后发作等。诱发因素:询问心悸发作前有无明显诱发因素,如情绪激动、劳累、饮酒等。
临床实践技能考试分为三部分,第一站为病史采集和病历分析,第二站为操作,第三站为听诊、心电图、X线及今年新增加的CT等。在这一系列考试中,第一站和第二站得分较为容易,第一站通常可以得到35分,第二站40分,这两站加起来就可达到75分,已经足够通过考试。
问诊内容包括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月经史、婚姻史、生育史以及不同疾病的有关症状(系统回顾)。 (一)一般项目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出生地、民族、婚姻、住址、工作单位、职业、人院日期、记录日期、病史陈述者及可靠程度等。若病史陈述者并非本人,则应注明其与病人的关系。
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第一站的评分标准主要集中在病史采集和相关病史两个部分。病史采集题一般从85道题中抽取,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来确保得分。具体而言,病史采集包含现病史和即往史两大部分。现病史方面,考生需要回答五个部分的内容:病因、诱因、主要症状的特点、伴随症状和全身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