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人生经历是什么?
开元九年(721年)春天,王维如愿高中进士,成为一名太乐丞。太乐丞是从八品下小官,主要负责培训太常寺乐人调和音律,以备国家各种重大祭祀活动。参加工作不久,王维便娶了五姓之一的崔氏为妻,两大望族联姻,门当户对,前途一片光明。“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人生两大喜事,王维全占了。人生至乐,莫过于此。
王维的人生经历如下:早年生涯:王维,字摩诘,原籍祁,后迁至蒲州,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开元九年,王维进士及第,随后担任大乐丞一职。仕途起伏:王维因故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但后来又回到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担任中书令时,王维被提拔为右拾遗。张九龄罢相后,王维虽然感到沮丧,但并未退出官场。
首先,王维出生在一个十分富裕的一个家庭,他从小就很聪明,被人称为神童,同时,他更是有着对音乐的执着与热爱,有着极强的音乐细胞,更为重要的是,他的母亲会画画,因此,王维出生在这样的环境下,使得他多才多艺。
王维世称什么?
王维世称“诗佛” 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问题五:王维字什么,人称什么,与谁并称什么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因笃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
王维世称“诗佛”、“王右丞”。王维(693年或694年或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出身太原王氏分支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王维(701-761年),字摩诘,官至右丞,世称“王右丞”,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祖父是个管音乐的官,父亲去世较早,母亲虔诚奉佛。他30岁死了妻子,从此未娶,开始学佛,他道:“一生多少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
王维世称什么
1、王维(701-761年),字摩诘,官至右丞,世称“王右丞”,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祖父是个管音乐的官,父亲去世较早,母亲虔诚奉佛。他30岁死了妻子,从此未娶,开始学佛,他道:“一生多少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
2、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维生平 王维于武则天时期出生在蒲州(今山西永济)。幼年聪明过人,才华早显。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王维离家赴京城,希望得到达官贵人的举荐。
3、王维世称“诗佛” 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问题五:王维字什么,人称什么,与谁并称什么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因笃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
4、王维世称诗佛,被后人誉为诗中的圣哲。王维世称诗佛解释: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诗歌中深邃的意境、悠远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世称诗佛是对他诗歌创作的一种赞誉。这个称号反映了王维诗歌的深沉、超脱和富有哲理的特点。
5、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因笃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公元701年,生于蒲州(今运城永济市)。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王维的世称和外号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维生平 王维于武则天时期出生在蒲州(今山西永济)。幼年聪明过人,才华早显。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王维离家赴京城,希望得到达官贵人的举荐。由于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
王维: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精通佛学,诗书画皆有名,多才多艺,也精通音乐,受禅宗影响很大。今存诗400余首。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阳人,汉族。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韦应物:长安人,唐代诗人,汉族。
世称“王右丞”的我国著名诗人是王维。以下是关于王维的简要介绍:字号与籍贯:王维,字摩诘,河东人。官职经历:王维曾任太乐丞、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吏部郎中、给事中、尚书右丞等职,最终官终尚书右丞,这也是他被称为“王右丞”的原因。
王维,汉族,河东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外号诗佛。今存诗400馀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