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常识】混凝土为啥叫“砼”?80%的工程人都不知道来历!
“混凝土”被称为“砼”的原因如下:简化书写:“砼”是“混凝土”的缩写,读作“tóng”,由清华大学学生蔡方荫于1953年创新提出,旨在简化“混凝土”三个字的复杂笔画,使用“砼”则只需10划,方便记笔记、书写和技术交流。
“砼”字的设计巧妙,拆分后可以解释为“人造石”或“同石”,象征混凝土与天然石料的相似性。1955年,中国科学院推荐并接受“砼”作为混凝土的正式名称,它迅速在工程界普及,包括房屋、道路等各类土木工程中广泛使用。1985年,它正式成为我国工程专用字。在混凝土的检测中,试块制作和验收至关重要。
有的,砼的意思是人工石,可以理解为混凝土的简写,商砼的意思即为商品混凝土。
混凝土又被称之为砼,它通常采用疑胶、砂、石料等材料配置成的,归属于工程项目复合型材料之一。与此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要求比例计算开展配制,但在经拌和以后,又被称作一般混凝土。它具有非常好的耐用性,能使用期限将近六十年的时间也,而超过此时长则无法使用,以免发生工程质量问题。
混凝土为什么叫“砼”?
“混凝土”被称为“砼”的原因如下:简化书写:“砼”是“混凝土”的缩写,读作“tóng”,由清华大学学生蔡方荫于1953年创新提出,旨在简化“混凝土”三个字的复杂笔画,使用“砼”则只需10划,方便记笔记、书写和技术交流。
混凝土叫“砼”是因为“砼”是“混凝土”的简称。具体来说:同义关系:“砼”的唯一含意就是“混凝土”,两者在解释意义上完全相同。专业用语:在土木工程等专业领域,为了简便起见,人们常用“砼”来代表“混凝土”。
“砼”与“混凝土”在含义上是完全相同的,两者互为同义词。在普通话中,“砼”的发音为“tóng”,与“铜”字发音一致。而“混凝土”通常指的是水泥、砂、石子以及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并硬化后的建筑材料。“砼”字的唯一含义即是“混凝土”,因此它不可能是古代的文字。
它是“混凝土”的缩写,读作“tóng”,源自1953年由清华大学学生蔡方荫的创新。它的发明并非偶然,而是出于简化书写和提高效率的考虑,因为“混凝土”三个字的笔画多,使用“砼”则只需10划,对记笔记的学生、技术人员以及工人来说大为方便。
砼这个字的来历是什么。混凝土也叫砼,这个字怎么来的啊。
“混凝土”被称为“砼”的原因如下:简化书写:“砼”是“混凝土”的缩写,读作“tóng”,由清华大学学生蔡方荫于1953年创新提出,旨在简化“混凝土”三个字的复杂笔画,使用“砼”则只需10划,方便记笔记、书写和技术交流。
“砼”这个字并非传统汉字,而是后来为了表示混凝土这种材料而创造的新字。关于“砼”字的来历,它与现代建筑材料混凝土有密切关系。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越来越被广泛使用。为了方便表达和交流,人们需要一个专门的汉字来表示这种材料。
它是“混凝土”的缩写,读作“tóng”,源自1953年由清华大学学生蔡方荫的创新。它的发明并非偶然,而是出于简化书写和提高效率的考虑,因为“混凝土”三个字的笔画多,使用“砼”则只需10划,对记笔记的学生、技术人员以及工人来说大为方便。
这个字是由蔡方荫教授在1953年创造的,当时由于教学工具的限制,他为了简化书写过程,将“混凝土”简化为“人工石”。这三个字合起来就是“砼”,其含义是人工合成的石头,象征着混凝土的坚硬性质。这个字在学生中迅速传播开来,并在1955年得到中国科学院的认可,开始在建筑工程文献中广泛使用。
后来“人工石”合成了“砼”。并在大学生中得到推广。“砼”字的读音(tóng )与法文“BE—TON”,德国“Be—ton”,俄文”BE—TOH“混凝土一词的发音基本相同。这样,在建设领域中更有利于国际学术交流,是个建筑工程专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