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大风管需要安装抗震支架?
当风管的直径超过200mm且高度超过5米时,应安装抗震支架。 在一般6级抗震烈度的地区,无需过分考虑抗震问题。 然而,在7级及以上的抗震烈度区域,必须严格考虑地震对风管系统的影响。
对于生活给水和消防管道系统,若管道直径达到或超过65毫米,每12米需安装一个侧向抗震支架,每24米需安装一个纵向抗震支架。同样,对于直径超过700毫米的风管系统,每9米需安装一个侧向抗震支架,每18米需安装一个纵向抗震支架。
在建筑施工中,直径超过200毫米且高度达到5米以上的风管,通常需要安装抗震支架来确保其在地震中的安全。然而,在6级及以下的抗震烈度地区,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特别考虑风管的抗震设计。但在7级及以上的地震烈度区域,必须严格考量地震加速度对风管结构的影响。
每12米需要安装一个侧向抗震支架。每24米需要安装一个纵向抗震支架。对于直径大于或等于0.7m的风管系统:每9米需要安装一个横向抗震支架。每18米需要安装一个纵向抗震支架。以上安装间距是为了确保抗震支架在地震中能有效给予机电系统充分保护,抵抗来自水平及垂直方向地震力的破坏。
抗震支架相关规范及方案,图解一目了然!
使用抗震支吊架的范围包括抗震设计烈度为6度及以上的地区,以及相关机电设备和系统,如悬吊管道中重力大于8kN的设备、DN65以上的给水、消防管道系统、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和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m的风管系统、内径大于等于60mm的电气配管及重力大于等于150N/m的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等。
在安装抗震支架时,首先应确定支架的具体位置,通常应位于梁、柱、墙体等结构的连接处,以便于其在地震中的有效支撑和固定。安装时,应将抗震支架牢固地固定在结构上,确保支架与结构之间的连接稳定可靠。接下来,根据设计要求和抗震等级,合理选择支架的类型和规格,以满足抗震性能要求。
对于直径等于或大于DN65的生活给水及消防管道系统,建议每12米安装一个侧向抗震支架,每24米安装一个纵向抗震支架。 所有直径大于或等于0.7米的通风管道系统,应在9米处设置横向地震支架,在18米处设置纵向地震支架。
抗震支架安装规范是确保建筑物抗震性能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份抗震支架安装的一般规范: 安装位置:抗震支架应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在建筑物的关键部位,如主体结构的节点、柱子底部等。 安装间距:支架之间的安装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通常情况下,支架的间距应不大于柱子的截面尺寸的3倍。
抗震支架一般多少米一个
抗震支架的安装间距通常是每12米设置一个。对于所有直径达到或超过DN65的生活给水及消防管道系统,均需安装侧向抗震支架,每隔24米还应设置纵向抗震支架。
对于生活给水和消防管道系统,若管道直径达到或超过65毫米,每12米需安装一个侧向抗震支架,每24米需安装一个纵向抗震支架。同样,对于直径超过700毫米的风管系统,每9米需安装一个侧向抗震支架,每18米需安装一个纵向抗震支架。
具体来说,这些系统通常要求每12米安装一个侧向抗震支架,每24米安装一个纵向抗震支架。然而,对于直径大于或等于0.7m的风管系统,其抗震支架的间距设置则有所不同,一般要求每9米安装一个侧向抗震支架,每18米安装一个纵向抗震支架。
什么是抗震支架?
抗震支架是指专门在建筑物中安装以地震力为主要荷载的支撑系统,其作用在于通过将管道及设备产生的地震作用力传递到结构体上,从而在小震不损、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条件下,确保设备与管道系统在地震发生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抗震支架:抗震工程的守护者 抗震支架,如同建筑的抗震防线,它专为限制附属机电工程设施在地震中的位移和振动,确保其安全传递荷载至承载结构。在地震灾难中,它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建筑内的给排水、电气、消防、燃气等机电设施提供可靠的保护,抵御来自任意水平方向的地震冲击力。
抗震支架分为侧向抗震支吊架和纵向抗震支吊架两种。侧向抗震支吊架安装在管道同侧,主要防止管道左右摆动;而纵向抗震支吊架则主要抵御管道前后摆动,通常与侧向抗震支吊架配套使用。不同类型的机电系统需要遵循特定的安装规范。
KZD抗震支架是一种用于加固建筑物以提高其抗震性能的重要装置。一般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安装于结构梁柱节点处,下部位于地面。在地震发生时,KZD抗震支架能够有效地转移地震荷载,减小建筑物震动,保护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