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原油的黏度
地层原油粘度大于等于50mPa.s,称为稠油;原油凝固点大于等于40℃,称为高凝油;其余称为常规油。
油被弹性压缩、密度加大,液层间摩擦阻力增大,原油的黏度相应增大,但增幅度不是很大;但当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随着地层压力的降低,油中溶解气不断分离出去,地层原油黏度急剧增加。原油黏度与压力、温度的关系,如图2-8所示。
原油粘度为46~78MPa·S。原油高压物性分析表明,在地层原油饱和压力为0.527MPa的条件下,在72℃时测得地层原油粘度为1195MPa·S。原油凝固点分布范围为27~37℃之间,含硫小于4%,含蜡量为33%~41%,明显高于高蜡原油蜡量(15%~25%)。显然,景谷原油应属于高蜡原油。
原油粘度变化较大,一般在1-100mPa·s之间,粘度大的原油俗称稠油,稠油由于流动性差而开发难度增大。一般来说,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较大。原油冷却到由液体变为固体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原油的凝固点大约在-50℃-35℃之间。
自上而下原油性质有变好的趋势,各层系平均原油密度由0.9553g/cm3降低到0.9385g/cm3,平均原油粘度由1500.46mPa·s降低到6533mPa·s。原油中普遍含水、含砂。
什么是原油API度
1、原油API度是美国石油学会制订的用以表示石油及石油产品密度的一种量度。API度是国际上决定原油价格的主要标准之一,其数值与原油的物理特性和经济价值紧密相关。具体来说,API度的数值愈大,表示原油的密度愈小,也即原油愈轻。
2、原油API度是衡量原油密度相对于水的密度的一个量度标准,由美国石油学会制订。API度是通过特定公式计算得出的,该公式与原油在标准温度16℃下的相对密度有关。具体计算公式为:API = - 135。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知,API度数值越大,表示原油的相对密度越小,即原油越轻。
3、API度是一种由美国石油学会(简称API)制定的用于表示石油及石油产品密度的量度标准。API度的数值越大,说明原油越轻,价格也相对较高。这一指标在国际原油定价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决定原油价格的主要标准之一。API度的计算公式为:API=(145/相对密度)-135。
油藏基本特征
沉积特征对油气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储集层上,尤其是在岩性油气藏中,沉积相的刻画尤为重要。储集油气的储集层可以是砂岩、砾岩、碳酸盐岩,也可以是节理、裂缝发育的火成岩、变质岩,甚至包括非常规油气中的页岩。
油藏类型特殊,具有埋藏深,含油井段长,油层多,储层物性差,层间非均质严重,异常高温、高压、高饱和压力、高气油比、高矿化度,地下原油密度低、粘度低的特点。油藏主要地质参数及地层流体参数如表1-2-6所示。
油层分布分散,具有含油井段长,油气显示普遍,含油砂体众多,油层厚度和大小( 单砂体及累计厚度) 变化规律性不强等特点。在沙二段地层中,不同区带、不同层段均可能钻遇油气,而油层厚度,油砂体面积变化较大。纵向上油层主要集中分布在沙二段的中下部的三角洲前缘沉积中。
地层特征 太15油藏位于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凹陷东斜坡的坡顶。钻遇地层自下而上为侏罗系,下白垩统阿尔善组、腾格尔组、赛汉塔拉组以及新生界第三系和第四系。侏罗系为一套灰或深灰色泥岩、杂色砂砾岩夹煤层和安山岩,厚约34~400m。
(一)油藏平面分布特点 从构造单元来看,百色盆地油藏主要分布在田东凹陷北部断阶带、那笔凸起和田东凹陷南部斜坡带,其中大部分油藏集中分布在田东凹陷生油中心北侧的北部断阶带,少部分分布在那笔凸起,而田东凹陷中部凹陷带和南部斜坡带的广大地区,仅有相当一部分井见到油气显示,但能形成规模油藏的却很少(见图18)。
为什么原油中含蜡量越高,原油的凝固点就越高?
蜡的凝固点高,所以含蜡量会影响原油的凝固点。含蜡原油是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原油中所含石蜡和地蜡的百分比。石蜡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固体,由高级烷烃组成,熔点为37℃~76℃,低于石油熔沸点。含蜡量越高,析蜡温度越高。 析蜡温度高,原油的凝固点就越高。注图片为含蜡原油重点,来自一篇论文。
高含蜡量:中国原油普遍含有较高的蜡量,这一特点使得原油在生产高质量的灯用煤油和柴油方面表现优异。但同时,高含蜡量也限制了原油在生产低凝产品和高质量道路沥青时的性能。较高的凝点:中国原油的凝点相对较高,这意味着在低温条件下,原油容易凝固。
胶质-沥青质在原油中形成胶体结构,对原油的流动性产生显著影响。含量过高可能导致原油黏度增加。含蜡量影响原油的凝固点,含量越高,凝固点通常越高。硫是一种有害成分,可腐蚀钢制炼油设备。石油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溶解气油比、体积系数、压缩系数和黏度。
零下50摄氏度至35摄氏度。原油在零下5摄氏度至3摄氏度之间会从液态转变为固态,这一温度即为原油的凝固点。原油凝固点的高低与其内部组分含量密切相关:轻质组分含量越高,凝固点越低;而重质组分含量越高,尤其是石蜡含量较多时,凝固点则会相应升高。
零下50摄氏度至35摄氏度。原油在零下5摄氏度至3摄氏度之间,会由液体状态变为固体状态,这个温度就是原油的凝固点。凝固点的高低与石油中的组分含量有关,轻质组分含量高,凝固点低,重质组分含量高,尤其是石蜡含量高,凝固点就高。
含蜡量是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原油中所含石蜡和地蜡的百分比。石蜡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固体,由高级烷烃组成,熔点为37℃-76℃。石蜡在地下以胶体状溶于石油中,当压力和温度降低时,可从石油中析出。地层原油中的石蜡开始结晶析出的温度叫析蜡温度,含蜡量越高,析蜡温度越高。
天然气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
天然气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是指地面1m3水,在地层压力、温度条件下所溶解的天然气体积,单位为m3/m3。天然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2-9所示。可以看出,天然气的溶解度随着压力增加而增加(图2-9a),但温度对溶解度影响不太明显。
天然气可以溶于石油,与压力有关。在地表压力条件下,由于压力太低几乎不溶,在地层生油条件下表现为溶于石油,溶解气油比可以达到几十,甚至上百。如果人为继续加压,天然气还会继续溶解。因为这个性质,石油从地下运往地表过程中因压力降低,天然气溶解度下降,会不断有天然气气体释放。
由于在地层水中溶有大量的盐类,所以天然气在地层水中的溶解量很小(一般在0 MPa下的溶气量不超过1~2 m3/m3)。天然气在地层水中的溶解量用溶解度来表示。如果地面上体积为1 m3的水被放置于地层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则其所能溶解的天然气的体积称作天然气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
地层水的硬度取决于其中钙、镁等二价阳离子的含量。硬度高的地层水可能会导致化学驱油剂沉淀,降低驱油效果,因此可能需要用清水清洗目的层,以降低矿化度和硬度。由于地层水中溶解了大量盐类,天然气的溶解量通常很小。天然气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压力和矿化度的影响。
天然气能不同程度地溶解于水和油两类溶剂中,具体数量取决于天然气和溶剂的成分以及气体的压力、温度。不同成分的气体其溶解系数有相当大的差别,在常温常压下天然气常见组分在水中的溶解系数如表1-9所示。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烃气在石油中的溶解度要比水中大许多倍。
其次,异常地层压力是含油气盆地水溶气富集的主要条件。所谓异常压力是指偏离并高于按地层埋深计算的静水柱压力,其偏离度通常以压力系数(即实测地层压力与按地层埋深计算的静水柱压力之比)表示。压力系数大于3时,称为异常高地层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