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焕庸线
1、胡焕庸分界线一般指的是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1935年,胡焕庸提出黑河(爱辉)—腾冲线即“胡焕庸线”,首次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规律。
2、胡焕庸线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一线”。
3、后来,这条线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田心源教授称为“胡焕庸线”。“胡焕庸线”之所以有名,主要在于其绘制的科学性。
4、胡焕庸线是指位于中国大陆和台湾海峡之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胡焕庸在1992年提出的一条分界线。它将两岸分为大陆方面管辖的大陆地区和台湾方面管辖的台湾地区。
胡焕庸线东南方43%的国土居住着全国多少左右的人口?
胡焕庸线大致沿着45倾斜的直线,该线东南部48%的国土居住着91%的人口,而该线西北部52%的国土只居住着9%的人口,因此此胡焕庸线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城镇化水平的分割线。
线的西北部分占当时中国国土面积的64%(后调整为57%),却仅有全国4%的人口;线的东南部分占当时中国国土面积的36%(后调整为43%),却聚集着全国96%的人口。
线东南方43%国土居住着94%人口,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要地理结构,自古以农耕为经济基础;线西北方人口密度极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游牧民族的天下。
中科院国情小组根据2000年资料统计分析,胡焕庸线东南侧以占全国41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国977%的人口和970%的GDP,压倒性地显示出高密度的经济、社会功能。
胡焕庸线指的是什么
1、即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胡焕庸线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一线”。这条线从黑龙江省瑷珲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基本直线。
2、胡焕庸线即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一线”。
3、胡焕庸线是指位于中国大陆和台湾海峡之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胡焕庸在1992年提出的一条分界线。它将两岸分为大陆方面管辖的大陆地区和台湾方面管辖的台湾地区。
4、我国著名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指的是:黑河—腾冲线。该线是由地理学家胡焕庸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故又称为胡焕庸线。以此线为界,东南半壁占国土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二点九,人口占全国的百分之九十四点四。
5、胡焕庸线黑河—腾冲线 黑河—腾冲线,即瑷珲-腾冲线,或胡焕庸线(英文:Hu Line),是一条贯穿中国版图的假想直线段。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
6、胡焕庸线 又叫黑河一一腾冲线。是由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人口密度对比线,即从黑龙江黑河开始,经过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昌都,到云南腾冲结束,把中国大陆分成两大部分。
胡焕庸分界线
胡焕庸分界线是指中国大陆的地理和文化分界线,它由地理学家胡焕庸提出。这条分界线将中国划分为南北两个地理文化区域,以淮河和秦岭为界。
胡焕庸线是指位于中国大陆和台湾海峡之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胡焕庸在1992年提出的一条分界线。它将两岸分为大陆方面管辖的大陆地区和台湾方面管辖的台湾地区。
由东北至西南,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作一直线,就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由地理学家胡焕庸于20世纪三十年代提出,故又称胡焕庸线。
胡焕庸线反映了哪些自然地理特点?
1、胡焕庸线的地理意义是:胡焕庸线不仅是人口界线,同时为一条中国生态环境界线,即在胡焕庸线附近,滑坡、泥石流等地貌灾害分布集中;中段是包含黄土高原在内的重点产沙区,黄河的泥沙多源于此。
2、胡焕庸线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线东南方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自古以农耕为经济基础;线西北方人口密度极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是游牧民族的天下。
3、胡焕庸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之间的一条线。这一条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这一条线以东以南地区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大。这条线以西以北地区人口数量少,人口密度小。
4、“胡焕庸线”是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1934年发现的中国人口分布密度特征曲线。这条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分界线直观地展示出东南地狭人稠、西北地广人稀的现实。
胡焕庸线是什么分界线
胡焕庸线是指位于中国大陆和台湾海峡之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胡焕庸在1992年提出的一条分界线。它将两岸分为大陆方面管辖的大陆地区和台湾方面管辖的台湾地区。
胡焕庸分界线是指中国大陆的地理和文化分界线,它由地理学家胡焕庸提出。这条分界线将中国划分为南北两个地理文化区域,以淮河和秦岭为界。
胡焕庸线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一线”。
胡焕庸线是适宜人类生存地区的界线,其两侧还是农牧交错带和众多江河的水源地,是玉米种植带的西北边界。中国的贫困县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两侧,可以说胡焕庸线也当于贫困县的划分。
由东北至西南,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作一直线,就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由地理学家胡焕庸于20世纪三十年代提出,故又称胡焕庸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