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要用豆蔻形容少女?
1、“豆蔻年华”特指13至14岁的少女,常用来描绘处女之美。
2、因为农历二月初也就是阳历的四月份,那个时候的豆蔻正含苞待放,即将开花。而且豆蔻有自己独特的一股香味,再这样的情况下用来形容少女是再合适不过了。
3、少女之所以叫做豆蔻年华,起源于诗人杜牧一句诗,在诗句中杜牧用豆蔻比喻十三岁的女性,赞美对方的举止优雅、姿态轻盈,因此后人称十三岁的少女为豆蔻,但年满十六岁的少女,则被称为碧玉,表示女子像美玉一样无瑕。
4、这个典故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形容少女像二月初刚发芽的豆蔻嫩芽,含苞待放。此后人们就开始使用“豆蔻”来形容十三岁的少女了。“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5、豆蔻是一种花,因为豆蔻的形态像极了少女的形态,所以古代人要用它来形容少女。古人对每个年龄都有不一样的命名。
6、这是杜牧在扬州期间,写下了这首诗赠给一位歌女。诗中用早春二月初树梢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喻十三岁的少女。因此,豆蔻后来就被用来专以形容十四岁的年轻美少女。豆蔻,也可写作“豆蔻”。
古代的人为何喜欢用豆蔻来形容少女?是因为没有词形容了吗?
这确实是由于用豆蔻来形容少女的话,可以很好地去体现他的年纪。
其实,豆蔻的本质其实是一种植物,可以做为一种草药来使用。而至于用来变成少年的专有名词,就是因为杜牧的一首《赠别》。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当时的他来到了扬州 ,在这里他认识了一位叫张好好的女子。
鲁迅先生曾言,提及女性时,文人墨客总是乐于发挥他们的才情,常用的形容词有“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以及“豆蔻年华,玲珑可爱”。 “豆蔻年华”特指13至14岁的少女,常用来描绘处女之美。
从此之后,大家就有了就用豆蔻年华这几个字去形容少女的习惯。
古人用“豆蔻”形容少女,豆蔻究竟是什么东西?
又名草果。多年生草本植物。诗文中常用比喻少女。
豆蔻指少女的原因是豆蔻花在含苞待放之时,会显得粉嫩、水灵,再加上看起来十分丰满,之后便逐渐开始用豆蔻来形容少女了。
是指十三岁的少女。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故称未成年的少女时代为豆蔻年华 。出自:唐·杜牧《赠别》原文: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红豆蔻的花,貌不惊人,但有清香味,奇特的是花瓣蜜腺之外,有两个相对的红色结构,不仅被民间看做爱情的象征,而且被称为”含胎花“,用来比喻少女。
豆蔻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dòu kòu,出自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引证解释:又名草果。多年生草本植物。高丈许,秋季结实。产岭南。
“豆蔻”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出自杜牧的《赠别》,原句是: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句诗的意思是:十三四岁的少女的体态轻盈美好,就像二月初在梢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