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为促进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创新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途径,提升重庆市智能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决定自2018年起开展智能产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试点工作。
【/s2/】重庆市特色本科突破政策试点内容【/s2/】
为充分发挥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特色和优势,选择部分市属普通本科院校和优质高职院校开展智能产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程试点(以下简称“分学段人才培养工程”)。通过“高职分类考试招生”的方式,让具有普通高中学历和同等学力的考生被录取为“贯通本科培养计划”的学生。完成三年高等职业教育学习任务,可获得高职高专(专科)毕业证书的学生,经考试合格录取后到本科院校学习两年,完成本科教育学习任务,获得本科院校颁发的普通本科层次(专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五年学习期间,由试点本科院校牵头,高职院校参与联合攻关,制定并组织实施互联互通培养方案,共同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s2/】重庆市特殊用途高考政策试点范围【/s2/】
试点机构的范围
为满足智能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参与试点的普通本科院校应为市属转型发展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应为国家示范性、重庆市骨干高职院校。
②试点专业的范围
试点专业要符合重庆市智能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的人才要求技术含量高、培养周期长。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有必要发挥各自优势,专业可以整体设计、分工合作,在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基础、技术技能训练等方面进行系统训练。原则上每个试点本科院校试点专业不超过3个,每个试点专业对接的试点高职院校不超过2个。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智能产业专业对接详见附件1。
③培养目标
试点专业培养适应重庆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必要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技术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掌握智能产业领域相关应用技术,能够解决智能产业领域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高端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⑷中试规模
项目试点工作于2018年开始,2018年培训规模约2000人。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逐步扩大项目试点规模。2019年项目培训规模达到3000人左右,力争到“十三五”末达到4000人。自那以后,培训规模保持相对稳定,每年约有4000名学生。
第四,招生管理
“贯通本科、分段培养工程”高职高专段的招生对象是“高职分类考试招生”的“普通高起班”考生。报名、体检、考试、志愿填报和录取等具体要求根据《关于印发重庆市2018年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实施方案的通知》(渝教招发〔2017〕19号)和《重庆市2018
【/s2/】重庆高校专升本政策转型考察【/s2/】
“贯通培养工程”学生过渡考核包括试点高职院校过程性考核和试点本科院校综合测试。试点项目专业学生在高职高专学习成绩达不到学校要求或未在学校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学业、患病或意外伤残、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的,不得参加过渡考核和进入本科阶段继续学习。过程考核和综合测试的淘汰率由试点高职院校和试点本科院校根据培养目标和质量共同确定,报市教委、市考试院批准后实施。
过程评估
本次考核是对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期间的日常表现、学习成绩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的考核评价。凡报名本项目试点专业(已通过市教育考试院办理入学手续)并注册相应学籍的学生均应参加过程性考核。评估由试点本科院校牵头,参与制定标准和过程性评估方案,包括结果公示的具体内容、标准、方式、程序和方法,由试点职业院校实施。试点本科院校应加强过程性评估的监督和控制,评估方案须报市教委和市教育考试院备案。
②综合测试
1.通过过程评估的学生必须在三年高职学习后和转入本科学习前参加全面的专业测试。只有通过综合专业测试后,才能转入本科学习。
2.综合测试的内容以试点专业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重点考核学生必备的专业综合理论和专业技术技能,但侧重于专业技术技能测试,以保证培养的连续性。综合测试科目(含职业技能认证)的标准和内容由试点本科院校确定。原则上,每个专业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专业核心课程中确定3门课程,每门课程的分值为150分,满分为450分。综合专业测试应在高等职业教育第五学期结束时进行,测试计划应报市教委和市教育考试院备案。市教委、市教育考试院将对试点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测试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综合测试成绩是“普通高校”选拔录取学生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