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驯养繁殖,实施再引进项目。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动物的根本措施是保护它们的栖息地,而保护栖息地的主要方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不仅可以保护濒危动物及其栖息地,还可以很好地保护其他种类的野生动植物。中国已经建立了数百个濒危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相当数量的濒危动物得到有效保护,野驴、野牛、亚洲象、白唇鹿、羚羊、马鹿、金丝猴、大鸨等数量明显增加。
2.开展驯养繁殖:驯养繁殖是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濒危动物资源的有效途径。人工繁育种群的发展不仅可以防止或延缓相关物种的灭绝,而且可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减轻野生种群的狩猎压力,还可以为实施重新引入项目以重建或扩大相关物种的野生种群提供种子来源。改革开放前,动物园系统是我国驯养、饲养、繁殖濒危动物的主体,但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展览。改革开放后,国家和地方政府建立了许多濒危动物繁育救助中心,专门从事濒危动物的驯养、繁殖和救助工作。例如,国家投资建立了一批繁育研究中心,以拯救大熊猫、朱鹮、扬子鳄和东北虎等极度濒危动物;为了实施野马和麋鹿的重新引入项目,建立了几个人工繁育基地;为了保护和发展濒危动物资源,建立了一批综合性濒危动物驯养繁殖中心。
3.实施放归工程:放归工程是保护和扩大极危动物野生种群的重要手段。所谓重新引入,就是将一个物种的活体引入到一个曾经分布但现在已经灭绝的地区,建立一个新的种群;或者是用新的活体来补充一个物种现有的微小野生种群,以丰富野生种群并促进其发育和生长,这也称为再富集。从某种角度来看,在原产国放生没收的物种,如猎鹰、缅甸龟、穿山甲、蟒蛇、猕猴等。,也属于补充野生种群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