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地跨北寒带、北温带和热带,南北热量差异很大。亚洲也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洲。它占地球总面积的8.7%(或陆地总面积的29.4%)。
亚洲大陆横跨寒带、暖带和热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典型的季风气候和显著的大陆性。东亚的东南半部是湿润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区,而东南亚和南亚是湿润的热带季风区。中亚、西亚和东亚是内陆干旱地区。介于上述湿润季风区和内陆干旱区之间,而北亚大部分地区是半湿润半干旱区。
亚洲大部分地区的冬季温度很低。冷月最高平均气温低于0℃的地区约占全大陆的2/3。阳朔和奥伊米亚康地区1月平均气温低至-50℃,奥伊米亚康极端最低气温低至-71℃,是北半球最低气温,被称为北半球寒冷的极地地区。夏季气温普遍升高,除北冰洋沿岸外,最热月份的平均气温在10℃至15℃之间。20℃以上的面积约占整个大陆的50%。
伊拉克巴士拉极端最高气温达到58.8℃,成为世界上最热的地方。降水分布的区域差异很大,主要趋势是从湿润的东南部向干燥的西北部递减。赤道带周围全年多雨,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印度东北部基拉庞奇的年平均降水量高达11,430毫米,是世界上最潮湿的地区之一。西南亚和中亚是全年少雨的地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50 ~ 200毫米以下。9月和10月,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上空经常有强冷/【/k0/】空气(寒潮)南下,东亚大部分地区容易受到入侵。台风发生在太平洋中部的西部,5月至10月袭击了东亚和东南亚沿海地区;孟加拉湾的飓风从5月到10月袭击了孟加拉湾的沿海地区。它经常导致严重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