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习性,不同的体型,不同的饲养方式。
1.习性不同:鲶鱼为暖水性鱼类,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最适PH范围为7.0~8.4。其耗氧率明显高于其他家养鱼类,且不耐缺氧。如果溶解氧低于3毫克/升,其摄食量开始明显减少。鲶鱼主要生活在河流、湖泊、水库和深坑的中下层,多分布在沿海地区,白天躲在草丛、岩石或深水中,夜间频繁觅食。入秋后生活在深水或污泥中越冬,摄食程度也减弱。
2.形状不同:斑点叉尾鮰体表无鳞,呈纺锤形,吻锥明显向前突出,上下颌有锋利的牙齿,背鳍和胸鳍上有发达的硬棘,棘后缘有锯齿,具有一定的自卫功能。鲶鱼黏糊糊的,没有鳞片。背鳍很小,没有硬刺,有4 ~ 6个鳍。无脂肪鳍臀鳍很长,后端与尾鳍相连。鲶鱼的体色通常为深棕色或灰黑色,并带有略暗的云状斑块。
3.繁殖方法不同:在鱼苗出膜前几个小时,及时将网上的未受精卵抖落到孵化池中,然后将装有受精卵的网转移到另一个池中用于培育幼虫,直到出膜。刚孵化的鱼苗体质较弱。经过3-4天的临时饲养后,它们可以积极地以鲶鱼为食。在人工养殖前1-2个月左右水温达到10℃时,将它们集中在雌雄分开的池塘中养殖,饲养密度为每666.7平方米水面600条鲶鱼。投喂营养丰富的动物饵料,如鸡肠、猪肺、小杂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