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到底有多强?日本人研究:想不通他打仗没章法,但偏偏能打赢_百度知...
粟裕是我国十大大将之首,日本人对他是又敬又怕。粟裕在战场上的打法一直都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所以也有人说他是从天而降的“飞将军”。 侵华战犯头子之一的冈村宁次,曾派几十名日本军事专家,专门研究过粟裕,但是对他的战法却是越研究越看不懂,只能用一句“打仗没有章法,但是偏偏能打赢”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粟裕打仗厉害之处体现在战略眼光、指挥作战、兵力运用、战略实施等多个方面:精准把握战略核心:粟裕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刻理解中央军委作战意图,从政治目的、战略和策略等层面思考战斗目的、方向、对象和任务。同时,他善于分析战役的所有因素,为战役进行系统性定位,且做决定时慎重考虑,确保战斗胜利。
粟裕捂着血流不止的右耳拼命跟上队伍,最后被战友救回,侥幸捡回一命。 这是他从军后第一次负伤,伤口的疼痛不仅没有让粟裕产生任何畏怯,反而磨砺了他超乎常人的勇气。 一年后,他参加湘西起义后上井冈山。
因此,粟裕和徐向前都是中国革命战争中的重要将领,他们在中国的革命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流战将,和徐向前各有千秋怎么可能不行...其实大众所认知的粟裕,完全可以位列元帅,因为某些原因作罢。
粟裕评孟良崮:不宜抹黑国军,老蒋布局不差,张灵甫并非孤军冒进
孟良崮战役,给世人的印象大概是,国民党军整编74师,骄狂自大孤军冒进,脱离其主力兵团,这才被分割包围而歼灭。 这其实犯了想当然的错误。 张灵甫是职业军人,与粟裕是多年老对手,粟裕黄桥抗战、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宿北战役、二战涟水,其展现出的神鬼莫测的战略战役水平,令国军将领感受颇深,张灵甫并非不知道。
粟裕晚年认为,张灵甫并非孤军冒进,蒋介石的布局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孟良崮战役前,解放战争已进行八个月,蒋介石改变作战方针,将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针对山东,他派整编第74师等三个兵团突击,计划消灭或赶华东野战军过黄河。其战略部署为“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逐步推进,避免突出”。
整编74师全军覆没在孟良崮主要有以下原因:战术指挥失误:张灵甫孤军冒进,与友军间距不断拉大,给了粟裕可乘之机,被其以“猛虎掏心”战术包围。而且他选择固守孟良崮山地,却没考虑到该地形无水源、重装备难以展开的问题,如同“马谡失街亭”一般,犯了严重的战术错误。
一旦与其中一支会合,张灵甫的危险便会解除,粟裕指挥的解放军便不会那么容易能围歼74师了。更何况,国民党军40余万兵力大都在周边lOO多公里范围内,随时都会开过来。
孟良崮战役就能充分的说明国民党内部裂隙的巨大,可以看出国民党内部并不团结,这样的军队面对团结一心的人民军队,不管装备是多么先进,那也会是失败的命运。
粟裕:单说孟良崮,10万打3万确实不是啥值得拿出来说事的事情,但是在战略层面上,以另外10万人阻击40万援军却也一点都不逊于包围圈里面的张灵甫。
十大元帅中哪个不是汉族
十大元帅都是汉族的。第一位少数民族大将 ——粟裕 刘伯承元帅称赞他是“常胜将军”,毛泽东也说他不简单,1955年授衔时,名列共和国10位大将之首。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第一位少数民族大将。他就是粟裕。粟裕,1907年8月10日出生于湖南省会同县枫木树脚村,侗族。少年投笔从戎。
李善长、徐达多认为是汉族士人,也就是读书人;常遇春、胡大海根据民间传说是回人。
十大元帅中没有少数民族,都是汉族,不过十大将的第一位粟裕大将是侗族。
没有满族人,除了罗荣恒,其他九大元帅百度词条上均可查到为汉族,罗荣恒为湖南人,湖南没有满族,所以应该是没有满族的。
叶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男,汉族中共党员。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号西平,广东归善县(今惠阳区)客家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新四军重要领导者之一,著名军事家、政治家。1989年11月,经中央军委确定,被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