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凸轮分割器
1、凸轮分度器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弧面凸轮和平面凸轮。弧面凸轮通过无间隙垂直啮合,利用凸轮轮廓的曲线和直线段转换输入的连续旋转为间歇输出;平面凸轮则通过平行啮合,实现类似的功能。这种装置的优势在于将连续运动转化为间歇性动作,广泛应用于自动化加工、组装和检测设备。
2、中空旋转平台与凸轮分割器在应用与特性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中空旋转平台体积小巧、负载轻,适用于转盘等轻型设备,通过伺服或步进电机控制,能够实现任意分度旋转。其内部结构主要依靠交叉滚子轴承传动,尾部空心结构有助于减少空间和加工定位误差,适合自动化设备、检测设备和激光设备等应用。
3、凸轮分割器稳定度高,扭矩大,速度与精度均表现出色,但体积较大,安装时需注意设备要求匹配。与中空旋转平台相比,凸轮分割器更适用于大型设备,电机连续输入转化为间歇性运动,但需搭配复杂组件。
4、与分割器输入轴相连接的驱动件有:皮带轮、链轮、同步带轮、齿轮、联轴器等。由于负荷脉动,凸轮轴转矩在一周中有正负变化。而凸轮特性只有在凸轮轴以一定速度转动时,才能得以发挥。所以凸轮轴旋转的不稳定性给分割器所加的转矩会明显增大,给间歇运动造成恶劣的影响。
线切割加工不同厚度脉宽与脉间怎样选择?
工件高度为50mm左右,钼丝直径在0.16mm时,切割加工时,一般置“电压调整”旋钮2档,“脉冲幅度”开关接通1+2+2级,“脉宽选择”旋钮3档,“间隔微调”旋钮中间位置,切割电流稳定在0A左右(不同高度工件详见“切割参数选择表”)。
脉宽的选择需要考虑工艺指标、工件材质和厚度。如果对表面粗糙度要求高,工件材质易加工且厚度适中,脉宽应取3至10μS。对于中、粗加工,工件材质切割性能较差且较厚时,脉宽应取10至25μS。脉间的设置也很重要。脉间的选择主要考虑加工稳定、防短路及排屑。
推荐的脉宽与脉间比例通常是16:1,但具体数值还需根据实际电流的稳定性进行调整。电流稳定在约2A时,说明选取的参数较为合适。脉宽的选择直接影响切割效率和表面粗糙度,一般情况下,对于表面要求较高的材料,脉宽应控制在3至10微秒之间;而对于中等厚度的工件,脉宽则可放宽至10至25微秒。
根据速必得显示,通常情况下,线切割机床的电参数设定一般加工厚度100以下的,可以用脉宽30us,脉间150us,这个参数比较常用,但具体要看设备的情况,而且脉冲参数中的电压、电流、脉宽、脉间四者之间是有着一定规律的。
线切割加工的主要参数包括脉宽和脉间。脉宽:对于加工厚度在100以下的工件,常用的脉宽设置为30微秒。脉宽越大,电流也会随之增大,从而加快加工速度。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大的脉宽可能会导致工件表面光洁度下降。脉间:与脉宽相对应,常用的脉间设置为150微秒。增大脉间会导致电流减少,从而使加工速度变慢。
针对30毫米厚的工件进行线切割时,脉冲宽度与脉间(脉冲间隔)的调试是关键。 切割效率与工件表面光洁度是评估切割过程的两个重要指标。 脉冲能量、脉冲数量和脉冲利用效率是影响切割效率的主要因素。 单个脉冲产生的蚀坑大小、加工稳定性以及钼丝换向产生的条纹是影响光洁度的主要因素。
线切割怎样调电流?
在进行线切割加工时,电流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电流设定在3安左右是比较合适的。脉间的选择也很关键,4这些脉间数值可以设定,而7脉间则更合适,脉宽设置为45即可。不过,如果脉宽设置得过大,容易造成断丝的情况。脉间大小和电流强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脉间越小,电流也就越大。
线切割调节电流大小的方法如下:调节脉间和功放:脉间调节:脉间越长,电流越小;脉间越短,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电流会相应增大。因此,通过调节脉间的长短,可以控制电流的大小。功放调节:功放按键向上打得越多,电流越大。功放是调节输出功率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电流的大小。
首先选择输入电压:一般将输入电压变压器放在2或3档上,这要取决于你处的电压的高低;第二选择功放管个数:厚件选择多,薄件选择少;第三选择脉宽:厚件选择窄,薄件选择宽;第四选择脉间:一般都选择最大;最后选择跟踪比例:从小比例开始,逐步增大,直到电流指针稳定为止。
线切割跟踪不稳定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调整电流和电压参数:电流:通常应设置在2到3安之间,确保电流稳定且适合切割需求。电压:一般调整在80到100伏之间,确保电压适中,既能保证切割效率,又能避免跟踪不稳定。调整脉冲间隙和脉冲宽度:脉冲间隙和脉冲宽度需根据工件的厚度进行适当调节。
线切割的调节方法如下:电流与脉宽的调节:线切割机上的数字开关通常用于控制电流或脉宽。这些数字的组合应确保总和在10以上,以满足基本的切割需求。脉冲宽度旋钮:该旋钮上的刻度代表不同的脉冲宽度设置。脉冲宽度越长,单个脉冲的能量越大,但过多的能量可能导致工件表面粗糙。
线切割300mm的工件,脉冲间隙和脉冲倍宽怎么调。
1、线切割300mm工件时,脉冲间隙和脉冲倍宽的调整建议如下:脉冲宽度调整:由于300mm的工件相对较厚,脉冲宽度应适当调大。脉冲宽度的增大有助于增加单次放电的能量,提高切割效率。脉冲间隙调整:与脉冲宽度相对应,脉冲间隙也应适当调大。脉冲间隙的增大有助于散热和排屑,防止因连续放电导致的过热和积碳问题。
2、脉宽脉间的比例在4:1---6:1之间。脉冲间隔和脉冲宽度的调整应该根据要切割的工件的厚度来调整。厚的工件,脉冲宽度和脉冲间隔要调大。薄的工件,脉冲宽度和脉冲间隔要调小。你可以试试应该就能解决你的问题了。周期性重复的脉冲序列中,两个相邻的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
3、推荐的脉宽与脉间比例通常是16:1,但具体数值还需根据实际电流的稳定性进行调整。电流稳定在约2A时,说明选取的参数较为合适。脉宽的选择直接影响切割效率和表面粗糙度,一般情况下,对于表面要求较高的材料,脉宽应控制在3至10微秒之间;而对于中等厚度的工件,脉宽则可放宽至10至25微秒。
4、在进行线切割时,脉宽与脉间的选择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脉宽与脉间的比例为16:1,但还需要观察电流是否稳定。电流稳定在2A左右,说明选择较为合适,不过这没有绝对标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数控线切割设备中,有两种波形可供选择,分别是矩形波脉冲和分组脉冲。
5、脉宽:脉间=16:1,还得看看电流是否稳定,至于薄厚你得慢慢积累经验,记住切后的时候怎么调,切薄的时候怎么调,知道这2种的大概调法,然后就可以试着调了,电流表稳定了大概在2A,说明你挑的就很好了,这个没有绝对的。